AI賦能『雙十一』:從低價狂歡到精準價值消費重塑

2025-11-12

【香港中通社11月11日電】:2025年中國“雙十一”大促已接近尾聲,已經走到第17年的“雙十一”有哪些變化?記者採訪發現,隨著“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雙十一”的購物特徵顯得越來越理性,“質價比”替代“低價”成為核心訴求;此外,半小時即達的“即時零售”爆發,“雙十一”消費群體開始擁抱“近場經濟”;而在技術方面,AI開始全面賦能購物流程。

“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後,‘質價比’替代‘低價’成為核心訴求,雙十一已從‘低價狂歡’轉向‘價值深耕’,核心價值升級為消費者對品質、服務、體驗的三維追求。”天使投資人、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濤點評今年雙十一的變化時談到,“理性消費”已成為不可逆的長期轉變。

瀋陽工業大學翔源全媒體研究所主任、副教授田宇認為,在經濟周期、社會觀念與技術發展三重力量同頻共振下,今年“雙十一”已經充分呈現出了理性消費的思潮,“按需購買” 取代了“為便宜而囤貨”。

杭州市電子商務協會新零售專業委員會主任曹磊認為,消費者對“真實低價”的渴望和敏感度在空前提升,但同時,他們對“複雜游戲”的耐心和信任度在急劇下降。“未來的10至20年內,類似名目的年底大促一定還會存在,但競爭焦點已從單純的商品價格,延伸至流量分配、內容生態和用戶時長的爭奪。”

曹磊認為,今年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今年各大電商平台紛紛加碼AI技術,淘寶、京東等平台都推出了AI購物應用,如“AI搜索”、“AI試衣”等,覆蓋了從推薦到試穿的各種購物場景。

記者體驗阿里巴巴推出的AI試衣功能“Lookie”發現,用戶僅需上傳一張正面照,便可在半分鐘內生成結合各類風格服裝的試穿照片,讓購物體驗變得非常有趣。而在一些網購平台的搜索入口,消費者說出“適合在廣東過冬的輕薄羽絨服”,系統就能結合自然語言理解與實時比價,直接推送符合需求的選項。

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幕後,AI同樣在商家端發揮著巨大作用。從店鋪裝修、商品文案、商品上架到營銷推廣,AI已參與電商運營的各個環節。據網經社數字零售台數據,AI在供應鏈管理、營銷推廣及客戶服務等環節實現規模化應用,智能客服系統在此次大促中處理了約1.5億次用戶咨詢,並通過大模型進行商品推薦提高售前轉化率。在內容創作方面,AI工具幫助商家將視頻製作時間從半天縮短至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