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27號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澳暫不具條件擴大海洋保護區範圍
2025-07-08
【本報訊】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表明,本澳暫不具條件擴大海洋保護區範圍。議員羅彩燕詢問政府有否條件暫緩堆填「生態島」?能否在本澳「再生處理」拆建物料?譚偉文提出,本澳真的沒有條件進行「分類回收資源化處理」拆建物料;就算是製造「再生物料的骨料」,可否在本澳成為「再生工業」?
議員林倫偉昨午在立法會口頭質詢表示,國際為應對氣候變遷,多年來以擴大全球海洋保護區至百分之三十的目標努力。然而,有意見指澳門規劃保護區的面積較細小。現時只有位於蓮花大橋近岸一帶、路環海洋特別保護區;以及路環以南的竹灣和黑沙海灘,而這兩個保護區的面積相對有限。當局有否逐步擴大範圍的研究?
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回應時表明,澳門的海洋保護區是根據澳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已開發利用現狀,以及「國家海洋局南海規劃與環境研究院」的建議而劃定,其劃定範圍亦獲得國家生態環境部及自然資源部的認同。受海域自然屬性及各種客觀因素所限,暫不具條件擴大海洋保護區範圍。
最近,澳門特區政府與國家生態環境部簽署文件,將本澳符合國家規定的惰性拆建物料在內地海域處置。議員羅彩燕詢問政府有否條件暫緩利用建築廢料在龍爪角對出的海面堆填「生態島」;她提出,不少內地城市規定必須透過高新設備去「再生處理」拆建物料,以免堆填;本澳會否引入相關設備,既增加本澳的經濟版塊,也可以保護環境,更為國家分憂。
譚偉文回應時表示,很多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方式,因為澳門空間不足而難以實施。澳門「豆膶咁細」,一個地盤的空間細得連放置設備也不夠,怎樣分類拆建物料?內地的地盤有足夠空間放置設備和儲存已經分類的物料;澳門看來很大的地盤,與內地的相比是「九牛一毛」。本澳的分類定要在堆填區進行。
譚偉文又表明,跨區處理建築廢料存在限制;國家規定不收垃圾,有些廢料不能透過跨區處理來解決,無法用於填海的物料都要本澳自行找空間處理。政府已經透過不同方法延長建築廢料堆填區的使用,但始終有極限,所以要尋求不同的方法。他提出,本澳真的沒有條件進行「分類回收資源化處理」拆建物料;就算是製造「再生物料的骨料」,可否在本澳成為「再生工業」,值得大家思考。還有,本澳垃圾焚化爐產生的大量爐渣和飛灰,仍要在本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