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27號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輕軌走入舊區只能地下化
南線建設或比西線更快
2025-07-08
【本報訊】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表明,輕軌若要深入澳門各區,一些走線地下化是「唯一出路」。他也提出,從港珠澳人工島經過新城A區、新口岸等市中心到達媽閣的輕軌「南線」,建設的時間可能較「西線」更快,因為施工條件較好。當選線完成後,定會諮詢公眾意見。
在昨午的立法會口頭質詢中,議員李靜儀促請政府研究澳門西側快速道路,優化公交運載力。她詢問政府會否研究在澳門半島西側設立外環道路的可行性,通過建設道路網和立體交通系統,提高運轉和跨區交通集散效率,更好解決澳門半島的跨區出行,紓緩內港至中區和下環一帶塞車問題?
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回應時表示,在澳門城巿總體規劃的研究過程中,曾建議北區-1規劃分區內預留一條連接林茂塘西側及青洲區的跨區道路。政府在進行有關詳細規劃草案時,會進行多方案比選,就跨區道路的實施空間及可行性作出研究。與此同時,亦會尋求合適單位提供澳門輕軌路線的研究服務,屆時將一併探討輕軌西線結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
譚偉文也表示,未來的輕軌進入舊區、市中心,只可考慮地下化。他主動提出一條「非常重要」的輕軌路線──「人工島支線」或稱「南線」,從港珠澳人工島經過新城A區、新口岸等市中心到達媽閣,建設的時間可能較「西線」更快,因為施工條件較好。當局已經展開相關研究,當選線完成後,定會諮詢公眾意見。
議員葉兆佳提出,能否考慮下調輕軌車費低於巴士車費,甚至免費,從而吸引市民和旅客乘搭,達到交通分流的作用,減低對巴士的依賴,反正輕軌自身的收入都不多。譚偉文認同葉兆佳的意見,他表示,現時的輕軌線路單一,可能需要用其他誘因吸引乘搭,政府會思考如何拉近輕軌與巴士的車費距離。
對於議員關注「五一黃金週」出現內港巴士擠塞,譚偉文表示,情況可以理解,因為遊客較多,加上內港南雨水泵房的工程等因素疊加,而工程現已完成。當局將為「十一黃金週」提早部署,透過軟硬件提升,將遊客引導到不同的巴士站或合適的地方上落車。
政府現正跟進巴士合同的檢討工作。對於多名議員提出重整巴士路線,譚偉文表明,若是重整,一定影響巴士使用者。例如:乘客現時在一個巴士站有三、四條路線的選擇,在路線重整後,選擇一定減少。他提出,若要減少巴士路線以減少塞車,乘客就要習慣轉乘。
立法會主席高開賢也發表意見,他希望政府研究有否條件將澳門打造成為綠色、智慧標桿城市。譚偉文回應,國家定位澳門為國際旅遊休閒中心,政府是朝著綠色、智慧等元素建設城市,但需要一些時間綜合規劃,而部份工作正在進行中,例如積極推動高開賢提及的大廈連廊。
譚偉文回覆口頭質詢時也提及,配合國家「澳門+橫琴」的發展定位,加強兩地「硬聯通」,特區政府正與橫琴方面研究橫琴至澳門的新通道方案,如有進一步消息便會對外公佈。他也重申,澳方一直沒有提過「灣仔澳門行人隧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