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峰會關注都市更新問題

2022-03-28

【特訊】春風三月,本澳即將踏入梅雨季節,然而,人最怕「屋漏偏逢連夜雨」,雨季來臨加上近日報章報導,不禁讓人關注房屋滲漏水的問題,加上日前區內發生樓宇外牆脫落事故一宗,更有反思建築物維修及保養問題的必要。

澳門青年峰會政策研究組成員何展濤及李倩雯表示,都市更新一直都是本澳居民重點關注議題,而《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法案早於2020年已完成公開諮詢,並於2021年於立法會上獲一般性通過。當中值得留意,諮詢文本中提及有關都市更新的模式時,指出建築物的維修及保養是都市更新中重要的一環,而通過強化維修及保養措施,有助緩解舊樓重建的迫切性。然而,最後的諮詢報告及法律文本中都未就維修與保養有任何着墨,當中只見針對重建作出規範,恐怕未能抽薪止沸。一日未能減緩樓宇老化情況,都市更新的壓力都會日益加重。

現時有關單位或樓宇公共部分滲漏水、外牆脫落等問題分別受民法典及相關特別法所規範,業主有責任對自身樓宇進行定期維修及保養之工作,並且可向公共實體協助尋找問題根源,再作主導維修。然而,找到問題源頭就並不代表可以順利解決問題。當中可能涉及責任上的爭議、業主之間取得共識費時等阻礙,甚至有些「三無大廈」,就算業主收到政府的維修通知,都不知該如何答覆及處理,更有情況因業主自身經濟能力問題,無法承擔維修費用,導致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處理。除了住宅樓宇,部分商舖亦因地點問題,其滲漏水問題難以自行處理。例如某處下層商舖單位,位於行人路及馬路下方,但商戶同樣面臨天花板滲漏水問題,天花板以上便是混凝土及道路渠網,滲水源頭難以查探,又無法自行處理,影響中小企營商環境。

有關滲漏水、外牆脫落等問題其實並非純屬私人實體的問題,就如滲漏水某程度上可延伸至衛生問題,而外牆脫落會影響行人的安全,亦可引致對附近物件造成損毀的風險,因此,基於社會利益,政府應適當考量調整對建築物維修及保養方面的參與角色,並進一步把建築物的維修及保養納入都更的規範或其他合適的法律法規中,防止建築物因拖延處理而「積勞成疾」。

雖喜見政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解決城市老化問題,盡心為居民優化生活環境,但現時法律並未足以有效解決實際情況。期望政府能加大對建築物維修及保養的關注和處理,莫待新樓變舊樓,直至建築物「病入膏肓」,才逼著以「重建」這種最後的手段去「活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