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攜手廣東粵劇院

推出「澳門粵青團」人才培養計劃

2025-09-09

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攜手廣東粵劇院培養粵劇人才,圖為合照。

【特訊】由澳門粵劇曲藝總會主辦、文化發展基金資助,廣東粵劇院指導之「澳門粵青團」人才培養計劃(2025-2026)新聞發布會暨合作簽約儀式昨(8)日舉行,計劃將以每兩年演出一部粵劇長劇為核心目標,打造一支年輕、有活力、有創新精神的,澳門代表性的青年粵劇團體。

新聞發布會及簽約儀式當日下午3時半假廣東粵劇院舉辦,在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會長陳美儀,副會長鄧麗容以及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兼專職副主席、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廣東粵劇院藝術總監曾小敏,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省級非遺傳承人小神鷹,著名粵劇導演、粵劇大師師馬曾徒弟梁松峰等廣東粵劇院藝術家和廣東粵劇院副院長張晉瓊、嚴菁、曾燕華等嘉賓見證下,澳門粵劇曲藝總會副會長關美儀與廣東粵劇院副院長張晉瓊代表雙方簽約。主辦方期待未來能與更多學校、社團攜手合作,為青年們提供更多資源與機會,共同以粵劇為橋樑,傳承澳門的粵劇文化,推動粵劇在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文化澳門」建設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全力為粵劇培育下一代接班人

陳美儀致辭時表示,澳門粵劇曲藝總會成立至今,已走過二十餘年深耕之路,到如今匯聚126個團體會員、262名個人會員,每年舉辦、合辦及協辦總共過百場活動,觸及三萬多人次,已成為澳門粵劇曲藝界的核心力量,更成為特區政府「活化傳統文化、構建人文灣區」政策的堅定實踐者。

近年來,總會更以「非遺傳承」「文化惠民」為核心目標,通過「藝海流芳」「粵劇大匯演」「粵劇日」等品牌活動,聯結粵港澳三地,讓粵劇經典走進市民生活;同時積極向青少年開展培訓、組織大灣區交流、參與粵港澳少兒戲劇「小梅花薈萃」活動,全力為粵劇培育下一代接班人。

廣東粵劇院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

曾小敏相信澳門粵劇曲藝總會與廣東粵劇院的合作,不僅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還是澳門鞏固文化根基、打造文化品牌,增強澳門居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軟實力的有力舉措,這對建設「人文灣區」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她表示,廣東粵劇院作為指導單位,將從共享優質資源、深化「以戲育人」、搭建交流平台三個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推動粵澳兩地藝術互動與人文融合,使粵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共建的「催化劑」和情感聯結的紐帶。

她指出,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澳門社會,更多優秀演員和更高質量的演出,將直接惠及澳門市民,提升本土文化活動的品質,培養更多的年輕觀眾,形成「有好演員-有好演出-有更多觀眾-吸引更多人學戲」的良性循環。

夯實基礎因材施教

及後,一級演員、廣東粵劇院演藝培訓部教研組組長劉建科和順德慶鳳鳴粵劇團戲曲傳承培訓基地鍾向紅代表導師團隊致辭。劉建科表示,教師團隊目標是夯實粵劇根基、提升表演素養以及激發創造力,將與學員共同努力,將本次人才培養打造成一個教學相長、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藝術共同體。鍾向紅表示,團隊將秉持「基礎為王、因材施教、以演促學」的理念,粵劇傳承無快捷方式,需先夯實基礎,同時關注學員特點,因材施教,並結合「澳門粵青團」每兩年排演一部長劇的目標,多給學員登台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檢驗成果、提升能力。

最後,澳門粵劇曲藝總會辦公室主任林時響介紹計劃內容及報名方式。據介紹,計劃由即日起接受報名,招生對象為15至45歲澳門居民,名額為30名,預計每周兩節課,費用全免;「澳門粵青劇-人才培養計劃」透過「以戲育人」為核心理念,為澳門青年粵劇愛好者搭建一個「從興趣到專業、從學習到登台」的成長階梯。計劃將以每兩年演出一部粵劇長劇為核心目標,打造一支年輕、有活力、有創新精神的,澳門代表性的青年粵劇團體,成為大灣區粵劇文化交流的「青年使者」。

為讓計劃具有專業性與高水準,指導單位廣東粵劇院將為計劃定制針對性培訓課程,從劇本打磨、唱腔身段、舞台呈現到演出統籌,提供整個流程的專業指導,讓澳門青年直接接觸行業頂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