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出台實施政策要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

2025-03-06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他提出,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出台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李強指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統籌安排收入、債券等各類財政資金,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他表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李強指出,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協同以及與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昇政策目標、工具、時機、力度、節奏的匹配度。出台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加強上下聯動、橫向協作,促進政策從“最初一公里”到“最後一公里”銜接暢通。注重傾聽市場聲音,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塑造積極的社會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