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

中國明確2025年發展目標

2025-03-06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

上午9時,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趙樂際宣佈會議開幕。會場全體起立,高唱國歌。

根據會議議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共分三個部分:2024年工作回顧;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

回顧過去一年,報告指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報告提出了中國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報告從幾個方面提出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發展空間格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昇社會治理效能。

報告還就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國防和軍隊建設,香港、澳門發展和兩岸關係,以及中國外交政策等作了闡述。

根據會議議程,大會審查計劃報告和計劃草案、審查預算報告和預算草案。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作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說明。

“5%左右”,今年中國GDP增速目標有何考量?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 李曉喻)5日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這也是中國自2023年起連續三年維持這一安排。此間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背後折射多重考量。

其一,穩定經濟大局,提振發展信心:騎自行車需要保持一定速度才不致失去平衡。經濟發展亦同理。時下中國經濟回昇明顯,但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外部環境不利影響加深等難題。無論是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還是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抑或穩定就業、增加居民收入,都需要保持一定經濟增速。

先有發展,才談得上高質量發展;有了增量,兼顧多元需要才有堅實基礎。設定5%左右的經濟增速,也是進一步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需要。

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3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增量已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體量。在此基礎上再增長5%左右,規模相當可觀。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指揮棒”,經濟增速目標設定在比較積極的水平,將帶動各領域經濟政策也積極進取,有助於切實提振全社會信心。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設定這一指標“本身就是最大的預期引導”,讓各方看到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確定性,也會對今年中國宏觀調控和相關領域政策保持期待。

其二,與中長期目標相銜接:經濟增速目標設定並不能祗看當年。除考慮前一年基數外,還要兼顧後續可持續發展,盡量避免年份之間忽高忽低。

中國計劃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據測算,要實現這一目標,從現在起到2035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速應當在4.7%以上。前期力爭實現相對較高的增長,可避免壓力推後,為實現既定目標贏得更多主動。

其三,實現目標有基礎、有底氣:儘管全球經濟增長整體趨緩,去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速仍錄得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當前,中國消費投資正在加快,市場活躍度提昇,信心預期也在增強。這些積極變化為今年經濟實現5%左右同比增長奠定了基礎。

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產業體系的優勢也更加鞏固。這意味著中國有底氣應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

如董煜所言,中國經濟增速目標是建立在對宏觀經濟運行各主要領域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要做客觀的、實實在在的分析預測。換言之,“5%左右”這一目標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處於當年可實現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