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進計劃不能成為缺口

2024-05-03

【特稿】人才發展委員會早前透露,將會優化第二期人才引進計劃,包括將對象擴大至在澳就讀高等教育的高才生。另一邊廂,因應《旅行社業務及導遊職業法》的修改和希望擴大本澳國際客源,政府有意未來因應旅遊市場發展,引入本澳缺乏的小語種導遊。該兩項計劃,近期引起不少社會意見及勞動權益團體的關注,憂慮有關計劃會成為「有心人」進澳工作的特殊渠道,令過去投資居留的負面效果重現,也憂慮到對本地人就業造成影響。筆者理解,經過漫長的疫情洗禮,本澳元氣大傷,疫後經濟未如理想,更出現發展不均衡的情況,部份本地居民生活水平未回復,加上部份政策過去出現光怪陸離、令澳門社會和庫房受損的情況,難免居民有杯弓蛇影之憂慮。

自2023年下半年推出的人才引進計劃至今年4月8日,人才發展委員會共收到1137宗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有效申請,申請人包括頂尖的產業領軍人物,如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和創辦人,以及本地高校和重點產業的專業人員等。至今獲納入建議引進人才名單的共有282人,包括高端人才21名、優秀人才65名及高級專業人才196名;隨行家團方面,共有429人,包括238名未滿18歲子女和191名配偶,其中124名配偶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隨著審批程序推進,2023年計劃的引進人數將陸續增加,最終獲批數據將於審批程序結束後適時公佈,專責小組正按《人才引進法律制度》的執行情況,配合各產業的實際發展,於開展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前檢視評審準則和人力資源緊缺的專業職務的清單內容。人才發展委員會亦指,新一期計劃將於2024年第二季適時推出,除了檢視首輪申請,優化流程,還會將對象擴大至在澳就讀高等教育的高才生。但該消息公佈後,引起了不少社會意見及關注勞動權益團體的關注,憂慮有關引進計劃會成為「有心人」進澳工作的特殊渠道,也有意見指出,本地青年群體在疫情期間和疫後的職業發展都未太理想,貿然吸納外籍高才生進澳,會壓縮了本地年青一群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提出何不先吸引在外工作、留學的澳門居民回澳,就考慮向外吸納?此想法不無道理。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人才發展委員會「2024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發言中表示,「人才引進計劃正是為配合“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今年也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期人才引進計劃推出的有利時機。特區政府要實事求是,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引進和培養各類人才;同時,要始終注重培養本地人才,組建一個結構良好、質素優良的人才梯隊,為澳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此外,要不斷提升澳門在人才引進工作的質和量。」澳門既為國際化城市,應該有廣納人才的氣度和容量,不應該被誤會因為保護(本地人)主義而排外,在人才的審批上,必需要做到公平、公正、有適當的透明度、做好後續監管工作,向社會有一個清晰的交代,讓公眾對之有信心和認同,抹去過往的不規則現象遺留下來的記憶,為人才引進制度洗底。

面對外僱充斥各行業,不少本地僱員感到就業市場被壓縮,或多或少有種保護主,希望就業權、勞動權益可以真正得到保障。在小語種導遊引進方面,可能因為本地僱員的就業權益未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實,引起部份團體、居民的情緒反彈,憂慮澳門人飯碗被搶。勞工事務局於其網頁有公佈各行業的外僱職用情況,需要持續加強透明度,本地居民就業環境得到改善去令民間的反彈情況降溫。確保專業、非專業外僱、人才都是為澳門發展作出真正貢獻。

諾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