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工作態度如何被信任

2023-06-10

【特稿】一年平均逾一億多的防治水害經費,12年間花費約14.7億澳門元,到頭來只是一項沒完沒了的挖挖挖填填填建建建,該水浸的照樣水浸,該挖了再填再挖再填的工程還在繼續。據審計署6月9日公佈的《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的建設》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資料顯示,經統計自2008年至2020年有關防治水浸(包括防洪及排澇)方面的開支已達約14.7億澳門元。

審計報告指出,市政署之前身民政總署於2010年提出興建內港北泵站,原定於2014年完成,期間曾因相關部門提出文物保護及用海問題等意見而需重新選址,導致未能如期動工,最終延遲至2018年5月正式開展公開招標,判給金額為109448716.50澳門元,2021年才竣工。審計署在跟進內港北泵站排澇標準的選用過程中,發現民政總署在排澇標準選用上,未有諮詢土地工務運輸局或作專門研究,只在完成施工計劃後才交予局方核准。此外,對於工程進度延誤,多年來如何向上級交代,市政署表示由於時代久遠及人員變更,因而未能找到向上級匯報有關情況的文件。

審計報告指出,現行法例規定土地工務運輸局有責任對排澇標準進行把關。然而,局方已於2012及2017年透過兩份研究報告,知悉內港區應採用20年一遇降雨強度的排澇標準,局方不單未有將研究報告寄予民政總署知悉,且在局方於2017年3月上呈行政長官核准同意採用該排澇標準的情況下,在其後審批內港北泵站施工計劃時,對工程只採用了10年一遇降雨強度的排澇標準沒有提出意見。

百年治水承上啟下,但只著眼於眼前,而沒有遠景規劃,在遇到天災水禍的年份,“天鴿”悲劇不是不會再重演人間。以上只是引用了兩段審計署的報告,但從中所見無論是市政署之前身民政總署還是土地工務運輸局,他們部門與部門之間存在嚴重的溝通問題,更顯示出職能部門責任歸屬之間,誰對誰錯誰擔責沒有一個清晰的規範,彼此存僥倖的心裡,統籌不善、管理不當只會白白浪費公帑,也將服務社稷的根本拋諸腦後。

說到低窪區域水浸的問題,居住內港一帶的居民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但當為民做主為社區謀福祉的相關職能部門,竟然離心離德不以居民實際需要為依規,在職能部門之間不溝通不探討、各自為政、搞一言堂獨斷專行,不以科學數據為準則,對實際要處置的工程缺乏遠見規劃與專業意見,對工程要求似是而非缺乏專業素養,他們對工作態度的似是而非,難以達到特區政府的治水目標和要求,他們的“任性”只會摧毀公眾對政府職能部門的信任。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