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界認同內港碼頭調整措施

議員指特區政府能充分聽取民意

2022-06-29

崔世平、葉兆佳及王世民

【特訊】政府日前表示同意航運業界提出“關於內港第7及7A碼頭貨櫃業務調整的過渡方案”,自今年7月1日起,內港7及7A碼頭須將55%貨櫃量轉移至九澳貨櫃碼頭處理,餘下約45%貨櫃量(僅限“散貨貨櫃”)只可在碼頭平台拆櫃及卸貨,任何貨櫃或貨櫃車不得經陸路進出內港第7及7A號碼頭,過渡期約2年。

航運業界認為政府回覆正面,未來將就後續安排思考對策。航運業界表示,疫情持續兩年多來,碼頭經營者要面對大量的“貨物消毒”及安排各級員工進行密集的核酸檢測工作,防疫人手極度不足。加上,近期本澳爆發新一輪疫情,形勢嚴峻,碼頭工作人員更是疲於奔命,對防疫消毒工作一刻不敢鬆懈。倘若當前要急速突然地對貨櫃業務進行整體調整,實在力有不逮,有幸當局聽取民意,減輕了業界的負擔。

工商金融界議員崔世平、葉兆佳及王世民一直關注此項影響民生和商界經營的調整,認同當局對內港碼頭的相關措施與安排,體現特區政府能充分聽取民意,研判疫下經濟社會環境的複雜性和嚴峻性,務實做出應對,而航運業界亦願意遵守政府的相關原則行事,綜觀事情的狀況,基本上是有利於保障本澳航運業供應鏈平穩,確保各類民生物資供應穩定,維護居民正常生活。

航運目前仍是本澳民生食品供應的主要運輸渠道,透過陸路從內地運輸來澳的豬牛羊等食物,只佔約百分之十,而透過水路從香港運輸來澳的民生用品,包括糧油食品、超市食品、凍肉食品、生果、百貨、電器、藥品等,佔約百分之九十,而且民生貨品一般在內港碼頭上落貨,物流業界到內港取貨後再運往澳門各區,路程較近,可見民生貨品目前仍十分依賴內港碼頭。

三位議員指出,內港貨運碼頭至今已有逾百年歷史,隨著澳門經濟發展、社會面貌變遷,內港貨運碼頭面臨的交通配套、環保及噪音等問題日益增加,平情而論,確實已不是貨運碼頭的理想適合地點。而且內港一帶地勢低窪,區內商戶和居民長期飽受水患之苦,為根治水浸問題,特區政府即將開展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

基於此,三位議員呼籲業界積極配合政府防洪工程的計劃和安排,採用散貨操作;另一方面,內港貨品全部涉及民生需要,貨櫃搬遷牽連範圍十分廣泛,希望特區政府相關部門能夠與業界保持良好溝通,在貨櫃業務轉移至九澳碼頭過程中,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和訴求,研判執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阻力,提前制定相關預案,優先確保本澳民生必需品供應充足及衛生安全。

此外,建議政府完善九澳碼頭貨運的基礎設施及周邊配套,如設公共巴士站,方便員工上下班交通安排;完善周邊餐飲配套,解決員工用餐需求;協助物流業界緩解貨車到九澳港取貨面臨的交通運輸壓力等,持續關注和支持業界健康發展。至於利用港珠澳大橋作為港澳貨物陸路運輸新渠道,亦促請特區政府按計劃加快進度,能否有過渡期措施盡快實現,完善澳門物流網絡基建,除有利於供澳物資外,應可對澳門作為區域物流中轉站的發展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