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913號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市民都需要調整心態
2021-11-18
【正視聽】2022年度施政報告中,由於經濟財政司司長早前已透露維持將延續現有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包括每名永久居民獲發現金分享1萬元(每名非永久居民為6千元 )、發放敬老金、醫療券等,只是由於財庫財赤,未有為居民央積帳戶注資,市民又是否收貨?
行政長官11月16日在引介施政報告當中指出,「明年的經濟發展形勢有望好於今年,但依然嚴峻複雜,須審慎積極應對。」對於明年的財政預算處理得比較謹慎。2020及2021年受疫情影響,本澳連續兩年錄得財赤,只能動用庫房滾存,支撐每年過千億元的公共開支;百億抗疫基金都是在澳門基金會中的滾存中釋放,相信目的是盡量不想「動到」歷年財政滾存,保留連同外匯儲備中仍有6千多億元的「老本」。疫情比政府及坊間預計的來得還要長,尤其今年8-10月接連3波的本地疫情,本澳的經濟受到重創,居民及商戶都叫苦連天,政府費煞思量之下,推出8項中小企抗疫援助措施及2020年度低收入僱員收入補助,總算暫時緩解了部分商戶和低收入打工仔、受疫情影響收入大跌的打工仔的燃眉之急;儘管有意見認為,僱員收入補助門檻過高,政府堅持「救市不救人」的出發點,在沒有彎轉的餘地下,堅持將2020年度收入不超過14.4萬元作為收入補助的線拉死,令收入不算好、捉襟見肘的居民只能「望門輕嘆」!另一邊廂,可領取央積金的長者都「嘈」足兩年,央積金帳戶由於財赤,明年繼續沒有政府注資,坊間有意見提出,希望發多期敬老金作為「補底」。由此兩項措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有其「堅持」,不輕易因為一部分的訴求而改變,讓坊間感到「政府變了」,變得比較「堅持己見」,對居民在疫情之下,見死不救。實際上,政府又是否全部都真的「鐵了心」?對民間的訴求和疾苦充耳不聞?回想今年度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政府當初是先消費後優惠的推出二次消費的電子消費優惠券,方案拋出後,社會、議員基本上一面倒反對,政府最後將之變成消費同時享立減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至於央積金注資問題,特首也多次提出,是相關法律限了只能有財政盈餘下才能為央積金賬戶注資,不能破壞守法的原則。
為應對疫情反彈對經濟的衝擊,特區政府自2020年起採取系列措施促進經濟復甦,包括擴大公共工程投資,(截至今年9月,推出公共工程304項,全年公共工程投資預算達163.8億澳門元。)還有透過消費咭及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擴大本地消費需求,提振經濟。三是加大力度扶持中小微企業,至今年9月,涉及調整還款1.6億元;落實《鼓勵企業升級發展補貼計劃》,加大對企業升級發展的支持力度。10月,鑑於疫情反覆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再推出多項中小企業疫情支援措施。政府是不是鐵了心?!只好說:見仁見智!
明年度施政,在維持現有措施下,不敢隨便輕舉妄動,保留現有的惠民措施,現金分享不敢輕易「話停就停」,至於消費咭形式的補助,中小企的支援措施,政府沒有閂後門,畢竟知道,疫情仍在變數,由好景/漸入佳景要累積長時間,但疫情一來襲,所有原本行得順暢、朝好的事情都要緊煞停;在過去接近兩年的疫情環境下,政府在市民/社會必要的時候,願意伸出援手,推出救市、救經濟的措施,惟筆者認為,市民都應該調整心態,不要將一切的援助視作理所當然。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