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171號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婦聯籲家長勿過度擔心
電玩成癮列精神疾病
2019-06-24
【特訊】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電玩成癮」列入精神疾病,並於2022年起生效。本身是心理治療師的婦聯心理治療中心主任劉振峰表示,家長無須過度擔心子女是否會因打機出現問題,建議應多關心或了解子女,加強彼此間溝通,協助他們從小建立自主、有規則的生活習慣,減低患上「電玩成癮」風險。
劉振峰指,隨著智能手機及電子遊戲產業日趨普及,人人手執幾部智能手機或遊戲機情況並不罕見。早前,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電玩遊戲成癮等相關行為列入精神疾病,但有意見認為是否意味著「打機」,即代表有問題或有病?事實上,打機大多只是一種娛樂,讓人放鬆的消遣活動,「電玩成癮」亦絕非僅憑打機行為的次數或個人主觀判斷所能確認。據世衛定義,若持續十二個月以上出現以下相關症狀,就能被判定為「電玩成癮」,包括對玩遊戲頻率、強度、持續時間,及開始及結束等缺乏自制能力, 遊戲變成生活最優先事項,儘管已造成負面影響,仍持續甚至投入更多時間玩遊戲,加上出現「打機問題」很多都是由於當事人的人格特質、周邊社會環境及自身心理因素,或受其他類型心理疾病影響所致,因此,家長無須過度擔心子女容易患上「電玩成癮」。但是,澳門雙職家庭十分日漸普遍,家長容易因工作而忽略與子女日常相處,他建議,家長應多主動關心子女,若發現子女經常「打機」,可多抽空主動了解他們打機情況,找出經常「打機」原因,例如是否因心情不佳,或學業、生活遇到煩惱,冀藉此逃避現實。
劉振峰又指,很多不同類型的心理疾病皆受親子關係所影響,家長們需時刻注意自己管教方式並加以調整,按照子女各成長階段給予不同指引。另一方面,家長也需要協助子女提高自覺能力,建議可與子女訂定一些共識協議,例如每天需要做完作業才能玩遊戲、每次遊戲時間等,父母亦需要以身作則,與子女相處時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最後,他表示,如發現子女懷疑有「電玩成癮」狀況時,他建議家長陪同子女主動尋求心理協助,進一步了解情況並作出相應輔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