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寄望新批發市場打破壟斷

2011-11-24

【本報訊】南粵鮮活食品批發市場稍後將會遷入跨工區澳門園區,鋪位比現時增加一倍,議員陳偉智和李從正促請政府,新批發市場使用後,可以真正打破壟斷。 造成澳門通脹成因多,但珠澳物價差距大,令市民抱怨,希望特區政府能盡早解決鮮活食品較鄰埠貴的問題。李從正指,由國內到澳門整條生產銷售中間環節眾多、不規則收費、層層剝削、行業壟斷等造成本澳鮮活食品售價高昂。名義上,澳門的鮮活食品、蔬菜由專供港澳的農場、菜場提供,但由於澳門市場需求不大,專供澳門的農場菜場利潤空間較少,因而絕大部分、幾乎是全部的專供農場、菜場都變成可供港澳的農場、菜場,兼做內地的市場。農場菜場為爭取生存空間、提高收入利潤,無可厚非,但是往往變成了“鑽空子、變戲法”的藉口,有農場、菜場在供應港澳市場的同時也供應內地市場,但內地市場大、價格不透明,農場、菜場在供應港澳出產價格上可哄抬,港澳也無法作出比較,唯有被動接受。加上,過程中,從農場出產、檢驗、包裝、運送到澳門,全程包攬、甚至貨源可能都是批發商自資開設,一條龍哄抬批銷,難以監管。更有瓜果蔬菜長期存在短斤缺兩的情況,包裝標簽中的淨重量經實調查後,每盒菜的重量,相差三至五斤、甚至七斤!究竟誰在做假?係標籤做假?還是抽檢做假?小販業界多次投訴、持續反映,要求改善、知會相關部門,即是無從改善,沒法監管,無可奈何,置市民的菜籃子不顧!這就是政府縱容之下形成行業壟斷、一條龍服務的惡果。 他繼稱,進入澳門批發市場後,菜欄被為數不多的批發商租用,間接造成批發環節寡頭壟斷,據瞭解,當前批發市場內只有三十個菜欄在營運,其餘菜欄都關門被當作貨倉使用,而在營運的三十個菜欄當中只有十二個菜欄是批發給街市菜販,十八個是臨時加工作業點、直接供應大酒樓、大飯店。因而,在生產供澳環節和在澳批發環節都被壟斷之下,價格被變相大幅抬高之餘還短斤缺兩,市民大眾被逼捱貴菜、捱貴肉了。約莫計算,短斤缺兩的利潤高達幾千萬澳門元。 政府繼今年施政中提出不斷各地開拓貨源,希望借此平抑物價,然而,這對降低鮮活食品價格幫助不大,李從正認為,因為採購貨品後都需要經過包裝、運輸的環節,而這些環節都是被壟斷的,即使源頭如何開拓,源頭貨品如何低價,進入澳門後都被內部環節壟斷,價格一樣被抬高。因而,當局必須正視問題,制定規則打破壟斷或規範特許經營。不然,即使將批發市場搬離至跨工區,不對行業營運的各個環節進行檢視,重新訂定規則規管,搬離也只是地理上的搬遷,對保障市民的菜籃子工程意義不大。陳偉智亦促請當局,希望藉新批發市場,打破壟斷問題。 身為民政總署直轄上司的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代民政總署回答,將嚴肅處理短斤缺兩問題。又稱,新批發市場是初步計劃,不單是特區政府自已定,還要配合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有關口岸通關政策,以調整珠澳跨境工業區口岸功能,將拱北口岸供澳鮮活產品車輛轉至跨工區專用口岸出境的發展方向,在跨工區興建新批發市場。因此,新批發市場現在未有具體方案。但將來新批發市場會有食品安全中心,加強監管,避免不規則的情況,她強調,這是個跨範疇、跨年度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