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批地要防不規則

2011-05-09

【本報訊】在一個有關澳門新城規劃的論壇上,有講者指政府的規劃與市民的意願有落差,應該向市民解釋清楚;也有講者認為新城的功能分區有很多失敗的教訓,政府應該引以為鑒。同時政府應透過立法、透明和監督三方面,來防止新城批地出現不規則行為。 論政團體「思匯網絡」昨天下午在筷子基綠楊花園休憩區舉辦題為「澳門新城規劃您點睇?」的論壇,探討澳門未來五幅填海地的新城規劃與全澳整體土地利用及舊城區的關係,澳門規劃新城的原則、應否推行功能性分區規劃概念、政府應如何批給土地,以及澳門未來城市規劃與珠三角的關係等問題。思匯網絡政策研究總監陳卓華和理事長李遠澤、澳門日報助理總編輯曾藝、時事評論員黃東和湯耐東、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協調主任鄭煜等出席論並主講(見圖)。 黃東認為,新城規劃應著重解決市民的「安居」及「樂業」兩個問題,同時應重視如何善用土地資源。他說,由於澳門過去在城規方面「欠帳」太多,現在是「補課」階段,因而出現一些混亂,這是可以理解。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和「珠三角地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背景下,現在提出詢的新城規劃與最初的方向或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既要配合區域的發展,又要解決市民安居樂業的問題,政府要費思量。他說,市民對於新城能解決居住問題有很大的期望,但按政府的規劃,新城不是主要用於居住,市民的期望不可能在新城中全部實現,因此政府如果沒有向市民解釋清楚,令到市民誤解,新城規劃可能帶來更大的危機而不是契機。他認為,政府應小心處理官方與民間、澳門與內地的關係,從而取得平衡。  

宜遷部分人口至新城區 曾藝認為,填海地會增加居住空間,政府應多考慮未來整個城市的發展空間,透過新城規劃,使部分人口遷移到新城居住,減輕舊城區的居住壓力,使舊城區有多些空間多些商業活動空間,也利於景點的保育。她不認同將新城分割為多個功能區,指出產業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提供居民小型經濟的發展空間力促進產業多元化。她並舉例指多個地方設功能區的失敗教訓,認為政府應以此為鑒。對於如何避免新城的批給土地出現不規則行為,她認為應從立法、透明和監督三方面入手。 湯耐冬也認同曾藝的看法,認為新城批地應透過法規、透明和監督,最主要是執行。他也認為功能分區有不少弊病,因為有很大勢力的地產商的願景與政府的規劃不一定相同,不少功能區淪為地產項目。所以即使要設功能分區,也要做好規劃,還要做好預估。他還揶揄當局提出的所謂打造濱水商住區域和山海城區的計劃。 而陳卓華認為,新填海區的用地規劃要顧及如何連繫到舊城區和離島,以至橫琴,並且也要考慮未來再填海的銜接問題,以及珠三角地區未來二十年的發展規劃。他還認為,新填海區的用地,應顧及社會中不同階層人士的需要。在新填海區的住宅用地中,應預留不少於一半用來興建公共房屋。根據人口增長的統計資料,澳門每年需要新增四千個住宅單位,即二千個單位應為公屋。他還指出,新區的土地批給程序,一定要公開、公平、公正,絕不能私相授受,也不能讓私人發展商不合理囤積土地。 鄭煜則建議政府應考慮將現時的港澳碼頭搬到港珠澳大橋橋頭的人工島,因為那裡是中轉站,將設海關,碼頭連同上蓋的直升機站搬過去,就可形成海陸空三用的海關。這既可以釋放現在碼頭的壓力,也可放寬高度限制,方便新填海A區的規劃。而碼頭的地方可以建堤岸或建成綜合式的水上活動場地。他認為,如何利用、配合輕軌等公交運輸,使舊區和新區、澳門半島和離島可以順暢連接,可將居民分流到各個區,帶動澳門整體和經濟發展,這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