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行者

2011-05-09

【本報訊】「為下一代,我們要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網路社群昨午舉行「我是海行者」。活動發起人蔣禎耘期望市民關注將由填海而成的五幅新土地,多說出自己的需要,她擔心市民沉默或關注不足,新填土地的最終定案將會是「不好用的」。 「我是海行者」活動發起人之一、藝術文化工作者蔣禎耘提醒,填海得到的土地越來越多,市民與海的距離便會越來越大。政府雖對五幅新填海土地的發展提出很多方向,但仍是相當模糊,她認為公眾定要說出自己的需要,若沉默或稍不留心,政府的最終定案可能是「不好用的」。 「我是海行者」是一個由網路社群「為下一代,我們要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發起的活動,希望讓市民關注澳門未來的填海規劃,推動現有海岸線成為自然、健康、暢通無阻,且具有藝文氣息的市民休閒場所。活動在昨午舉行,參加者沿著海岸線步行考察,並進行小型的藝文及環境保育活動。 新填海區的出現,勢將影響現有的海岸線。昨午的其中一項活動是「行走的記憶相框互動攝影」,是沿途邀請市民拿著相機在海岸線拍照,希望紀錄現時的海岸線景致。 「為下一代,我們要文化藝術注入新舊城」網路社群關注澳門新舊區的規劃和全面發展,從去年六月開始,發起一連串的活動,其中,收集一千六百多人的意見和心聲,撰寫「十點宣言」提交政府。 宣言指出,「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讓澳門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前瞻性的國際城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軟、硬體兼顧的文化、藝術設施和活動。我們深信人文精神與文化藝術才是未來國際城市的核心價值,而不是龐大的商業和娛樂設施。…… 我們希望政府提出人性化、開放的、實際的文化藝術政策和管理方案,使澳門蛻變為一個少煙、少碳的旅遊、文藝之都。」 十點建議中的首三點:建立國際交流藝術園區,包括各類別的藝術學校、藝術創作工作室、畫廊、表演空間等,全區使用綠建築、低碳車輛和單車。二、規劃長期營運的創意市集步行區,並且推行彈性、自主、開放的管理。三、營造文化、藝術氣氛的公園,全區規劃單車徑,有公共藝術展品,有自然生態保護區,有可以隨意進出的草坪,有戶外表演舞台和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