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新悟

2011-05-09

明天就是佛誕,是大乘佛教紀念和慶祝佛教創始人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的日子,又稱「浴佛節」、據傳公元前五百六十五年,佛祖誕生在北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為淨飯王之太子,當時天有九龍吐出香水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佛誕慶祝的重要內容便是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佛誕節又名「浴佛節」。 釋迦牟尼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廿九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卅五歲時在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 除了佛經,佛陀許多故事也流露著大智慧,是人世間的明 燈,記得有個叫「四種馬」的故事,說的是佛陀向弟子說:世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曰良馬,牠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可貴者,當主人一揚鞭子,只見到鞭影,牠便知主人心意,前進後退,都能揣度得恰到好處,是能夠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雖未能馬上警覺,但待鞭子掃到了馬尾毛端時。牠也能知道主人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都毫無反應,直至皮鞭如雨點般抽打在身上,方才如夢初醒,順著主人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視若未睹;鞭子抽打到皮肉上,仍毫無知覺;直至主人怒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痛刺骨髓.皮開肉爛,才肯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靈的駑馬。 佛陀向弟子開示的是: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根器的眾生,闡釋佛教的無常觀。但今時今日,不也可拿來對當權者的開示? 我們不妨理解故事中的主人就是人民,馬鞭就是民意。能急民所急,想民所想,進退有度,就是頭等好政府;能了解民意,順從民意,亦算好政府。而吃到苦頭才能幡然省悟,後知後覺,當然就是庸昧政府;而漠視民意,甚至與民為敵,到了主人怒極反抗,才悔恨當初的必就是無能拙劣的政府了。 這是筆者對這則佛經故事的新領悟,不忖淺陋,與讀者分享。   

   余汝

本欄言論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