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總倡完善政策以推動社區經濟

2018-11-03

【特訊】日前,經營五十一年的巨記麵家突然結業,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問題。街坊總會副理事長兼社區經濟委員會主任李卓君表示,現時政府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取向雖然富有積極的意義,有利傳統老店的發展前景,但是政府在制訂具體的扶持工作上欠缺周詳考量和前瞻性,促請政府推出政策前必須先行評估商家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及早完善法律法規。

李卓君指出,特區政府於2016年時推出了《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明確本澳未來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具體方針,當中重點提出要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業,制定精準的扶持和支援政策,紓緩中小商戶的經營壓力。經濟局亦曾與商會及廣東省老字號協會簽訂“特色老店扶持小組”協議,相信可以幫助評入名錄的中小商戶提升知名度。同時,舉辦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型活動和開展以社區為題的影視拍攝能夠吸引市民和遊客深入社區,帶動起舊區商戶的生意,獲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讚許,例如康公夜市與爛鬼樓巡禮。

但他又指出,一些傳統老店的經營者已年近退休又不諳法令,近年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而參與一系列的扶持計劃,志在支持社區經濟的發展,但過程當中發現一些規定過於嚴苛,而有關部門之間亦沒有資料互流互通的機制,為難了不少商戶。現時申請評定特色老店的其中一項標準是商號或商標創立達四十年,但有些商戶因子女繼承祖業而引伸轉名問題,而新店主需自行找回多年以來的單據以自證合符資格,程序的做法有改善空間,並且相關部門的審批工作也需要作出更好的協調。此外,因應澳門作為“美食之都”,帶給社區食肆更多的客流,在人力短缺和租金昂貴的情況下,相對壓縮了員工的培訓和進修時數,制肘了店舖的升級和再發展的空間,問題必須予以重視。

他再次促請政府加快構建部門之間資訊互流互流的機制,自發深入追查歷史檔案與資料,確保資訊齊全準確的同時,又可省卻讓中小企業主疲於奔命的行政手續,並且建議完善相關扶持政策的法律法規,放寛限制,更妥當地引導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和再發展。同時,建議政府配合大三巴一帶分流的措施,與民間團體商討如何進一步引領市民及遊客步行至福隆新街及司打口一帶,盤活社區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