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載再出發——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閉幕側記

2019-03-14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中新社記者)細柳生芽,北京的三月孕育生機。1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圓滿閉幕。在這個春天,在此次盛會後,迎來70華誕的全國政協『再出發』,擁抱新時代。

十天前,21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齊聚人民大會堂,帶著建議和期待走上台階;在大會期間,他們圍繞國家發展、經濟民生等建諍言、謀良策,凝聚共識。

此時此刻,他們滿載責任和囑托,走出大會堂,踏上新一年建言資政之路。

『這十天裡,我收穫滿滿。』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余國春說,今年他的提案涉及兩岸和平統一、華僑華人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方面,引發不少委員共鳴,也受到很多啟發。回到香港後,他將以提案、網絡協商議政等形式在大灣區建設等方面繼續出謀劃策。

分享參會收穫與思考、介紹未來方向和期待……大會堂前,委員們面對記者侃侃而談。

對全國台聯特邀理事淩友詩來說,有機會參與大會發言讓她興奮。身為『台籍港區委員』,她以自己能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參與國家的政治而自豪。『當我越來越熟悉政協平台的開放和進步後,就覺得自己可以參與更多,責任更大。』

此次兩會,金花委員完成了從『一年級』委員到『二年級』委員的轉變。她感慨,體會到從榮譽感到責任感、從興奮感到使命感的轉變。『今年,我努力提高履職能力,多為政府建諍言,多為百姓發聲,沉入基層多調研,為民生獻良策。』

70歲的全國政協朝氣蓬勃。委員們認為,它嚴謹務實的同時不乏觀點創新,風氣開放,言路暢通。

『兩會開放度、透明度越來越高。透過兩會,媒體和民眾獲得的信息越來越豐富。』香港泉州社團聯合會會長葉建明說,這展現了面對世界時中國日益開放與自信的姿態。

施維雄委員對此也深有體會。他說,小組討論時,委員們不迴避問題,也不吝嗇建議,無論誇獎還是質疑,都滿含對國家對人民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

中國駐歐盟使團前團長楊燕怡委員認為,政協為大家提供了關注國家發展難題、問題,調查研究、建言資政的平台。委員們反映民眾關切,建議切實可行,充滿啟發。『我已準備好開始新一年的履職,將關注教育的價值導向,並為此多做調研。』

『把調研寫在大地上,讓提案沾滿‘泥土’。』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的話,是政協更注重實地調研,更注重提案質量的生動寫照。

『不調研不發言。』這是郝際平委員對自己的履職要求。他說:『委員不能祗從個人角度寫提案,要關注社情民意,傾聽老百姓呼聲,並結合自身工作領域中的體會,收集整理信息寫出提案。』

洪明基委員亦有相似做法。他邀請相關領域專家一起進行研究,注重提案的可行性,不泛泛而談,也不說空話套話。『委員要時刻關注當下,不能按過去的經驗思考問題,要有前瞻意識,放眼未來。』

嘉興學院院長盛頌恩的提案聚焦教育公平和質量、就業等『接地氣』的話題,『通過閱讀政府工作報告、參加小組討論,我更有信心推動這些領域事業的發展。』

劉紅宇委員認為,做好『沾滿泥土』的調研,是政協委員提出好提案的前提,祗有真正深入基層,瞭解民眾所思所盼,提出針對性建議,才能形成高質量提案,真正做到建言資政。

截至3月7日17時,全國政協委員共提交大會5113份提案,立案3859件,涉及眾多民眾關心議題,為一年來委員履職交上了亮眼的答卷。

閉幕會是此次政協大會終點,也是委員新一年履職的起點。正如郝際平所說,政協委員履職工作滲透在工作方方面面,無論何時何地搜集的信息,都可能成為提案的一部分。

周鴻禕委員也表示,全國政協提出不要做『年委員』,即不要祗是每年開大會時才參政議政,平時也要多做調研,多提提案。『大會結束了,新一年我們還要推動這些提案落到實處。』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當日閉幕會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政協的舞台更加寬廣,責任更加重大。』(參與採寫:楊喆、朱曉穎、馬佳佳、冉文娟、楊程晨、張曉曦、陳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