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43號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香港樂齡科技展化高齡危機為產業契機
2025-11-21
【香港中通社11月20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AI下棋機器人、四肢聯動訓練車、居家安老活動監測器⋯⋯一系列前沿樂齡科技產品,本周在香港會展中心亮相,展現未來安老的新模式。
香港正步入“超高齡社會”,官方數據顯示,去年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比例升至23.9%,即接近每4個港人便有1名長者;預計到2043年,每3名港人有多於1人是長者,對社會經濟、醫療系統和安老服務帶來考驗。特區政府今年提出發展銀髮經濟,推進樂齡科技發展是重要一環。
“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日起一連四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辦,展出近千款來自香港、內地和全球各地的樂齡科技產品。
記者現場所見,產品涵蓋健康監測及護理、遙距醫療、智能管理、跌倒偵測及康復訓練等範疇。樂齡科技的普及,一般面臨產品價格高昂的問題,但展會上大部分產品都提供月租計劃,讓一般家庭可以相宜的價格獲得服務。
比如MaxiSense的家居活動追踪系統,月費約300港元,透過日常活動監測、健康風險警示支援居家安老,當長時間監測不到長者活動時,後台人員會向照顧者或社福機構傳送警報,亦會監測屋內的溫度或漏水風險。負責人梁先生對記者表示,公司與電訊商和本地社福機構合作,初步有50位高危長者正在使用,未來希望結合人工智能後台,並把產品推廣給更多家庭,將價格打下來。
豐作有限公司代理來自內地、台灣地區的多款輔助行動裝置,已在香港逾十家醫院、特殊學校應用,下一步拓展至院舍。負責人梁先生對記者說,因產品普遍單價較貴,介乎5萬至100萬港元,一般機構會選擇月租,但業界普遍反應很積極,相信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可以實現普及化。
特區政府在2018年和2023年分別撥款10億港元至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截至去年8月,已資助約2000個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或租用超過21000件樂齡科技產品,包括智慧健康監測設備、機器人輔助照護系統等,提升長者生活質素,減輕護理人員負擔。
當樂齡科技變成必需品,高齡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當天在活動上致辭指,香港有170萬名老人,也有幾十萬名殘疾人士,在香港受歡迎的產品,相信同樣可以在東南亞,甚至歐美華人社區落地。香港可扮演連接內地與海外市場的樞紐,將優質且價格合理的樂齡科技產品,通過香港平台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