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會香港賽區收官 場地復原迎未來精彩

2025-11-21

【香港中通社11月20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梁嘉軒) 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其閉幕式將於21日在深圳舉行,香港賽區最後進行的賽事在20日收官,期間共承辦了8項競賽項目,並共同舉辦了馬拉松和公路自行車兩項具歷史意義的跨境賽事。

香港隊在十五運會獲得歷屆最佳成績,截至19日晚上,香港隊在十五運會帆船、自行車、網球、游泳、橄欖球、鐵人三項和擊劍賽事中,共取得9金2銀8銅,共19面獎牌。此前,香港隊的最高記錄為2017年十三運會的16面獎牌。

除了獎牌數,運動員的精彩表現和體育精神本身更是全運會的“精神內核”,十三運會首次取消了各類排名榜單,此後一直延續,群眾的參與也逐漸成為全運會的特色。

其中,來自香港、81歲高齡的張耀釗參與了十五運會的群眾賽事項目,他在70歲或以上組乒乓球男子單打的賽場上贏得不少人的掌聲。張耀釗在賽場的表現拓展了全運會“全”字的含義,央視新聞曾在報道中形容,“全”字現在還加上了“全民參與,全民共享,全齡友好”的新理念。

本屆全運會的另一大特色是跨境賽事,其中男子公路自行車個人賽決賽是全運會歷史上的首個跨境賽事,更是本屆全運會唯一橫跨粵港澳三地的賽事。市民吳先生當天對記者說:“這次的公路自行車賽體現了粵港澳三地的融合、跨境的融合,所以特別來現場感受一下。”

另一場跨境賽事同樣通過香港,深港馬拉松15日清晨鳴槍,選手則戴上特製手環,“無感通關”跑過深圳灣大橋。賽事更引起了香港市民對跨境賽事的嚮往,當天五度參與過香港“街馬”的觀眾羅女士對記者表示,馬拉松是一般人最容易參與的比賽,希望當局能考慮辦跨境賽,“一定很吸引人”。

十五運會的辦賽要求則是“簡約、安全、精彩”,因此香港賽區將大部分項目設於現有場館,或設立臨時場地。其中,設置於銅鑼灣鬧市中央的沙灘排球場是從硬地足球場臨時搭建而成,但臨時並非馬虎,重慶隊的韓金諭和楊子琦賽事後對記者表示,現場無論場地、觀眾氣氛、比賽氛圍都非常好,她們特別提到,“香港這個場地,比其它的場地都要寬闊一點,救球都不會被阻礙”。

“簡約”也使得場地能迅速還原,香港文旅新地標啟德體育園主場館14日完成全運會7人制橄欖球賽事後,已在18日搖身一變,成為亞洲盃外圍賽的戰場,當晚中國香港隊對新加坡的賽事共吸引近4.8萬人進場,刷場館紀錄。

記者19日晚在男子花劍決賽的現場注意到,眾多市民到場支持主場爭金的香港隊,但當主持人介紹並引領觀眾為對手福建隊打氣時,觀眾也會一同打氣;賽事進行期間,無論那一隊得分都會歡呼,體現出全運會特有的氣氛,尊重對手的體育精神。

粵港澳三地此次承辦十五運會的成功經驗,讓世界看見灣區的文體潛力,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早前訪港並到啟德主場館觀賽,他表示:“你們有世界級的體育設施、熱愛體育的群眾,你們有(申辦奧運的)一切條件。”據悉,擬申辦2036年奧運會的城市將於2027年提出申請,國際奧委會將在2029年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