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39號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中國布局6G與具身智能雙賽道有多快?
2025-11-17
【香港中通社11月16日電】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年6G發展大會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宣布,中國已連續四年組織開展6G技術試驗,完成第一階段關鍵技術驗證,形成超過300項核心技術儲備。
張雲明指出,第二階段是技術方案試驗階段,將面向典型場景及性能指標,研發6G原型樣機;第三階段是系統組網試驗階段,將研發6G預商用設備,開展6G關鍵產品測試。
6G“標準元年”:從技術儲備邁向生態構建:今年被業界普遍稱為6G“標準元年”。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預測,6G將於2030年起在中國、歐洲、印度、日韓、美國及越南等地率先商用,到2040年全球連接數有望突破50億。6G將實現通信、感知、計算、智能多技術融合,服務對象從人、機、物拓展到智能體,服務空間延伸至空天地一體。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終端創新是6G生態構建的核心。他預計,到2028年,全球AI手機將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54%。這類設備不僅嵌入端側大模型操作系統,還將具備感知、記憶與規劃能力,催生AI眼鏡等新型外設,推動用戶從“觀看視頻”轉向“進入視頻”。
在產業層面,6G將加速2B(面向企業)與2C(面向消費者)協同發展。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透露,當前運營商2B投入已佔近三分之二,年收入增長6%。未來,機床智能體、機器人智能體等行業專用AI模組將成為新增長點,其對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網絡的需求,將持續驅動通信技術演進。
具身智能:科技巨頭的新戰場:就在6G加速推進的同時,另一條通往未來人機共生社會的路徑——具身智能(Embodied AI)——也正成為科技巨頭競逐的焦點。近日,鄭州大學與京東科技聯合研發的“基於虛擬現實的無接觸穿戴式仿人機器人及其類腦預測控制方法”獲國家專利授權。騰訊亦在第三季度財報中披露,當季資本開支付款200億元人民幣,主要用於支持AI相關舉措,接近同期淨利潤的三成。
業內分析指出,互聯網虛擬增長已近天花板,而能與物理世界深度交互的具身智能,被視為通用人工智能(AGI)落地的關鍵載體。醫療康復、工業協作等場景因具備明確臨床需求與付費能力,成為最佳切入口。
標準、頻譜與全球博弈:盡管技術進展迅速,6G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郭瑞年指出,數據管理、架構融合、安全問題及高能耗計算是當前主要技術瓶頸。此外,各國在標準制定上尚未達成統一,存在技術壟斷與專利博弈風險。
頻譜資源被視為6G發展的“地基”。專家預計,2027年在上海舉行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27)將確定6G關鍵頻段。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呼籲,6G標準應採取“漸進式”策略,第一版無需追求完美,需兼顧降本增效並預留迭代空間。
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陳山枝進一步提出,6G需實現“星地融合”,以突破地面通信覆蓋局限,並以數字孿生、全域覆蓋和彈性可定製網絡為三大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