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38號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港立會選舉論壇觀察:民生議題成投票『風向標』
2025-11-15
【香港中通社11月1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譚暢)隨著12月7日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日臨近,特區政府自11月11日起陸續舉辦39場選舉論壇,各候選人積極闡述政綱,現場氣氛熱烈。中通社記者走訪多個地方選區論壇,發現醫療、交通等民生議題是選民衡量候選人的核心標準。
今年市民對立法會選舉的熱情明顯提升。記者觀察到,連日來的選舉論壇,場場都是座無虛席。論壇上,候選人敢講理念;論壇後,市民更願發聲。不少選民聽完論壇,都直接向傳媒表達意見。
選民普遍聚焦區內醫療、交通、就業議題。在新界西北地方選區論壇結束後,元朗區老居民李婆婆對記者直言,最關心政策“能否落地”:“去公立醫院看病預約太久,我們老人沒收入,醫療最要緊。”她表示已鎖定心儀候選人,將和街坊一起投票。
新界北、新界西北兩場地方選區候選人都在論壇上談到北部都會區發展。有老伯表示樂見發展,但更迫切希望解決就業困境:“總聽說就業環境差,盼孫子畢業後有條好出路。”
也有選民重政綱更重過往實績。在大埔區居住40年的方女士向記者坦言,時間會檢驗誰在真心服務社區:“‘親民貼地’不能只喊口號,哪位議員真做事,街坊心裡有數。”她已號召親友投票給值得信任的候選人。
街坊陳先生道出許多選民的心聲。他對記者說,居民們最關心的是那些切實影響自己生活的問題:“如果連眼前面臨的問題都不能落實解決,談何長遠規劃?”
市民黎女士作為退休人士,稱醫療和交通是“頭等大事”,全家將慎重比較候選人主張後“總動員投票”。聽完論壇全程的梁婆婆強調,會綜合考察政綱與過往工作記錄:“要選有心有力的代表,生活才會變好。”
在完善選舉制度前,沒有政治背景、政黨支持的年輕候選人,很難有能力展開競爭。但如今,地區直選取消“比例代表制”,劃分為更多選區,選民更容易選出代表當地利益的候選人。
九龍東地方選區選民王小姐表示,自己並不固定支援哪一政黨,或哪位候選人,最終選擇取決於候選人的實際行動:“誰能真正為大家謀利益,我們就選誰。”
正如街坊所言,誰能將承諾轉化為切實改善生活的行動,誰就能贏得支持。12月7日的投票日,將見證香港市民以手中選票,選出賢能建設更美好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