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浸潤街巷 以藝術點亮生活

走進社區奏響澳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和諧樂章

文化走進社區

2025-11-14

文化走進社區活動傳遞藝術

澳門蓮峰廟前文化活動

社區活動傳遞藝術

文化走進社區活動反應熱烈

文化走進社區共迎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

澳門特區政府11月13日舉辦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政法領域意見收集會,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特區政府將積極謀劃打造文化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標誌性、高規格的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將是澳門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 ,將努力建成為 2個重要承載平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引擎,居民就業新機會,也是文化的新地標。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在澳門,文化局積極推動“文化走進社區”系列活動,如同春風化雨,將中華優秀文化的種子播撒在社區的每一個角落,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的滋養,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和居民的幸福感。從年初到年末,這一系列活動不斷豐富和拓展,成為澳門文化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街頭巷尾的快閃表演到廟宇廣場的沉浸式體驗,文化不再是殿堂裡束之高閣的展品,而是化作流動的盛宴,潤物無聲地滋養著城市的人文土壤。

音樂與閱讀的文化之旅

2025年2月16日,文化局開啟了“文化走進社區”的序幕,一連兩天在全澳14個社區舉行快閃活動。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在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旅遊局局長文綺華等陪同下親臨現場。活動以蘭花前地休憩區為代表,設有音樂表演及講故事等內容。

梁惠敏在受訪時表示,此次活動以音樂和閱讀為主,旨在深入社區推廣相關文化。活動效果超出預期,預計有1.5萬人次參與。她還透露,這是局方2025年的工作目標,計畫繼續舉辦,後續可能會加入非遺或戲劇表演等內容,將根據此次活動成效逐步規劃。

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邢榮發認為,活動有助於提升下一代對藝術的興趣,讓藝術在社區紮根,培養澳門的人文素質。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參與,居民林先生稱讚活動融入音樂和閱讀元素,在社區和戶外舉辦十分難得,讓小朋友有更多接觸的機會;家長黃女士則希望通過活動培養子女的閱讀習慣,並期望當局加強推廣和延續舉辦。

此次活動讓居民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音樂與閱讀的魅力,為後續的文化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傳統戲曲與武術的魅力展現

2025年5月17日,文化局再次舉辦“文化走進社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活動為期兩天,首日在本澳8個地點開展,以戲劇、粵劇、武術、電影及閱讀五大主題展開,共吸引1.6萬人次參與。

活動現場,粵劇表演者一現身便吸引了眾多市民爭相合影。“粵劇多一點”主題快閃活動不僅讓市民欣賞到精彩的折子戲,還能“親自下場”體驗“把子功”,感受非遺技藝的魅力。表演者鄧華超期望通過教市民簡單的耍花槍和舞刀,增加他們對粵劇的興趣。

而在祐漢第四街休憩區的“武術多一點”活動中,表演了被列入本澳非遺清單的詠春拳,包括基本功和武器展示,並現場教觀眾詠春套路。7歲的表演者甘同學分享了自己學習詠春的原因,他熱愛功夫,希望強身健體,還帶動了幾個師弟一起學習。銘念詠春文化協會創辦人杜德希望通過活動讓年輕一代學習和傳承詠春文化。

這次活動讓居民近距離接觸到了傳統戲曲和武術文化,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也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多元主題的文化盛宴

2025年8月9日起,文化局繼續舉辦“文化走進社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一連兩個週末在全澳15個社區點舉行18場文化快閃活動。此次活動融入全國運動會元素,設有世遺、葡韻、音樂及兒童藝術四大主題。

生動可愛的手偶表演傳遞著澳門的文化知識,現場即學的街舞動作讓小朋友們舞動青春。表演者們通過表演介紹澳門文化遺產,傳播快樂。有市民認同活動成效,期望未來能舉辦更多同類型的活動,讓小朋友走出家門,接觸更多的文化和藝術。

同時,“旅遊 + 文化”活動在新橋區聯動舉行,包括“文化走進社區”和七夕旅遊體驗活動,區內近40間商戶推出消費優惠。受訪餐廳負責人表示,今年入區旅客增多,認為社區活動對引客有成效。旅客們建議加強活動宣傳,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以吸引更多人參與。

文化局根據活動回饋,於8月11日宣佈8月16至17日多個傍晚時段,將繼續在本澳多個社區地點舉辦 8 場文化體驗活動,延續“世遺多一點”“葡韻多一點”“音樂多一點”和“童藝多一點”主題,並聯動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推廣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澳門賽區資訊。

文化與體育的融合盛會

2025年11月7日,為呼應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文化局在11月8 及9日舉行多項社區文化活動,並融入運動會元素。

文化局推出以“廟宇多一點”為主題的“文化走進社區”活動,在全澳16間廟宇前地及周邊空間舉辦多項非遺及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主會場分別設在蓮溪新廟前地、北帝廟前地、蓮峰廟前地及康公廟前地,設有“折子戲與南音”“中樂與市集”“舞獅與武術”及“書法與拓印”等特色活動和體驗項目。

12 所廟宇還設置了“快閃送祝福”網站,提供“手串”“香囊”“漆扇”及“拓印”四項非遺手作體驗。現場設有廟宇導賞和角色扮演活動,增添互動趣味與文化氛圍。所有活動場地均融入全運會元素,邀請居民及旅客拍照留影。

周日下午3時半,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演講廳舉行了由易烊楓燧(楓燧堂)主講的“廟宇文化中尋覓生命的意義”講座,吸引了眾多對廟宇文化感興趣的人士參與。

居民社區載歌載舞

11月8及9日下午3時至4時30分,在筷子基宏開宏建休憩區及氹仔花城公園側空地(近成都街)舉行了多項文藝表演活動。本澳演藝人員獻唱全運會澳門區原創歌曲《心動同行》,本地歌手龍世傑、歐陽日華等傾力演出;培華中學、TDSM 澳門舞者工作室帶來活力舞蹈表演;籃球運動員林籽言及太極劍運動員蔣沛成現場示範運動項目並與觀眾互動;活動還設有“快問快答”等互動環節,讓市民在歡樂中加深對全運會的認識,並有機會贏取精美運動禮品。

此外,“葡式文化體驗”活動於11月 8、11、13、16、18及20日晚上7時至10時在氹仔龍環葡韻舉行。活動設有葡式文化攤位,展示葡式首飾、布偶及瓷磚等手工藝品;葡式小食售賣亭提供豐富的葡式美食;現場安排葡萄牙輕音樂、傳統樂器演奏等街頭表演,並設有打卡裝置,營造濃厚的葡式節慶氛圍。

澳門樂團在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舉行期間在大三巴前地舉行系列音樂會,逢週三、五及日下午 6 時及 7 時,分別由澳門樂團及澳門中樂團演出;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樂團及合唱團、澳門浸信中學樂團及合唱團也將分別獻藝。音樂會曲目薈萃中西,免費入場。

11月13至16日,塔石廣場設有“慶全運藝墟市集”。文化局還聯合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推出“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攝影及短視頻比賽,鼓勵市民記錄賽事精彩瞬間。

文化多一點幸福多一點

澳門作為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文化局舉辦“文化走進社區”活動,旨在將文化藝術送到離居民最近的地方,讓不同層面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和藝術之美,提升市民的人文素質,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從年初到年末,“文化走進社區”活動已經進行到第四期,社會反映與效果超出預期。活動以“文化多一點,幸福多一點”為核心理念,通過互動性強、貼近居民生活的活動形式,讓不同層面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和藝術之美。居民們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活動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文化和藝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學習到了新知識,培養了興趣愛好;家長們希望活動能夠持續舉辦,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在澳門的各個社區,文化的種子正以一種充滿活力與溫情的方式播撒開來。“文化走進社區”活動如同一場絢麗多彩的文化盛宴,為澳門居民的生活增添了豐富的色彩,也讓中華傳統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