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為什麼總說中國將在AI競賽中擊敗美國?

2025-11-07

11月5日,英偉達CEO黃仁勳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將贏得人工智能(AI)競賽”。他將中國的潛在勝利歸功於更有利的監管環境和更低的能源成本。這已經不是黃仁勳第一次這麼說了,他的說法又有什麼依據和意圖?

據悉,黃仁勳當天是參加英國《金融時報》舉辦的“AI未來峰會”時作出此番表態。《金融時報》對此報道稱,這位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掌門人認為,由於中方放寬了數據中心的監管並降低了能源成本,中國將在人工智能(AI)競賽中擊敗美國。而且,還形容黃仁勳的話為“迄今為止最直白的表態”(the starkest comments yet)。

黃仁勳還批評了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如今正受到“憤世嫉俗”的侵害,認為這是阻礙進步的“犬儒主義”。此外,他還提到美國各州的人工智能(AI)新規,並擔心由此可能引出的“50項新監管措施”可能會扼殺人工智能(AI)創新和競爭。他將這種做法與中方的能源政策進行對比,提到中國本地科技公司能夠以更低成本運行國產的人工智能(AI)芯片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兩天前,黃仁勳在接受福克斯新聞一檔節目採訪時表示,現在中國已經能夠完全依賴自身產業,“他們現在每年生產數百萬顆人工智能(AI)芯片”。而上個月,黃仁勳也曾公開表示,如果包括中國龐大開發者群體在內的全世界都使用英偉達的系統,美國就能贏得人工智能(AI)之戰;但他同時感嘆,中國政府已將英偉達排除在本國市場之外。

10月初,黃仁勳就曾在紐約出席美國城堡證券(Citadel Securities)主辦的活動時提醒,美國決策者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在AI競賽中取勝,“但重要的是,要記住,傷害中國的事情,往往也可能傷害美國,甚至更嚴重”,“在急於推出對他人有害的政策之前,或許應該退後一步,反思一下哪些政策對美國有益”。

黃仁勳為什麼總是說中國的AI技術要超過美國?他這樣說有什麼依據嗎?

香港軟件行業協會會長錢國強6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能說黃仁勳說的完全是假話,因為這個說法在美國是挺有市場的,就是中國在AI科技的“威脅論”,因為他們引用的數據大部分是中國在AI的專利,還有中國發表的研究AI文章的數量這五年一直都比美國多。黄仁勳的這個說法上就是中國在AI技術研發所投入的工作是比美國多,成效好像這幾年也趕上去了,差別就是中國現在的市場上的份額,還有事實上的項目還沒有趕上美國,所以在實際應用中,中國是不是真的要超越美國,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數據能證明。

錢國強認為,簡單來說,不需要妄自菲薄,中國在科研上面、在基礎研發上面是真的做了很多功夫。但是現在在市場上面,實事求是來說,現在中國還沒辦法超越美國。而且黃仁勳作為一個生意人,他說的這麼嚴重,還是希望美國能在AI上投入更多,才能和中國競爭,最後受益的還是他本人。所以單純從做生意的角度,他這樣說也是有動機的。

據此前報道,今年8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將對芯片和半導體徵收約100%的關稅。特朗普稱,如果在美國製造,將不收取任何費用。

黃仁勳警告稱,關稅將導致美國失去全球一半AI開發者,從長遠來看,"這傷害更大"。

英偉達市值上周首次突破5萬億美元,但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持續困擾投資者。黃仁勳的表態可能加劇市場對美國在AI領域競爭力的擔憂。

另外,今年1月,中國DeepSeek的發布震驚了全球,在矽谷引發了激烈辯論,焦點是資源更充足的美國AI公司,包括OpenAI和Anthropic,能否保持技術優勢。黃仁勳此前曾警告,美國最新AI模型並未大幅領先中國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