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30號
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中國為何與多個太平洋島國簽署《提升經濟夥伴關係框架協定》?
2025-11-06
【香港中通社11月5日電】:中國商務部網站11月5日公布,11月4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密克羅尼西亞等五國代表分別簽署《提升經濟夥伴關係框架協定》。有專家表示,這幾個太平洋島國雖然人口少、資源結構單一,但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往來並不“微弱”。
王文濤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資源和發展部部長秋永,基里巴斯旅遊、商務、工業和合作部部長里特,瑙魯磷酸鹽礦部部長托馬,瓦努阿圖外交、國際合作與對外貿易部部長阿蒂,斐濟貿易、合作社、中小微企業和通信部常秘阿里舉行集體會見。
《框架協定》提出,中國和有關太平洋島國同意,圍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規則、務實合作等具體議題開展靈活務實的談判,通過締結制度性安排,擴大雙邊貿易,支持太平洋島國吸引投資,加快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實現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共同發展,共築更加緊密的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陳弘5日向香港中通社表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簽署《提升經濟夥伴關係框架協定》,核心是把貿易、投資、援助、技術合作等機制化、制度化。許多太平洋島國人口少、資源結構單一,但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往來並不“微弱”。
陳弘指出,首先,從商品貿易看,中國是很多太平洋島國的重要貿易夥伴甚至是最大貿易夥伴。例如:巴布亞新幾內亞擁有銅礦、金礦、天然氣,中國企業參與其礦業、液化天然氣項目,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所羅門群島和瓦努阿圖出口木材,中國是最主要的進口國;斐濟出口海產品、糖、瓶裝水,同時進口大量中國製造業產品,包括建築材料、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等;庫克群島、薩摩亞、湯加等雖然資源有限,但日常消費品、家電、通信設備、工程建材高度依賴中國進口。瑙魯過去依賴磷礦出口,如今資源枯竭,但基礎設施、生活品和食品等大量依靠進口,中國是主要來源之一。
其次,從服務貿易與基礎設施合作看,很多島國經濟高度依賴旅遊,中國遊客在疫情前是增長最快的旅遊市場。中國企業通過援建醫院、學校、道路、通信網絡、清潔能源、電網項目等方式參與島國發展。例如華為建設太平洋海底光纜、清潔能源小型電站建設、機場跑道翻修項目等,這些屬於“既是經濟合作,又是發展援助”。
再次,從發展融資與能力建設看,中國提供優惠貸款、無償援助、技術培訓,幫助島國發展農業、漁業管理、水產養殖、海洋科研。例如,中國向斐濟輸出農業專家,協助發展水稻與蔬菜種植,減少對進口食品依賴;幫助瓦努阿圖發展漁港、冷鏈物流,提高漁業出口能力。這些不屬於單純貿易,而是結構性賦能。
最後,陳弘認為,從戰略與外交層面看,太平洋島國在聯合國“一國一票”,掌握廣闊的專屬經濟區(EEZ),擁有稀有漁業資源與深海礦產。一些大國長期將其視為勢力範圍,尤其是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近又拉攏印度等國家,中國與島國深化合作,有助於島國擺脫“單一依賴某一西方國家”的結構,使其有更多選擇空間,不被當作地緣政治棋子。中國的目標不是奪取影響力,而是提出一種不同於西方“援助換忠誠”的方式,即基於平等、尊重和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