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30號
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進博會如何成為全球經濟的『確定性錨點』?
2025-11-06
【香港中通社11月5日電】:11月5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啟幕。這場以“開放”為底色、以“合作”為旋律的“東方之約”,漸漸成為全球經濟穿越風浪的“確定性錨點”。
從“頭回客”到“常駐客”: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2018年美國精油企業多特瑞首次參展時,僅抱著試水心態,卻意外收獲3.8億元人民幣訂單。如今,中國已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公司目標是到2030年讓中國成為第一大市場。”多特瑞中國區總裁麥歐文表示,企業不僅將展區面積從9平方米擴至300平方米,更在上海設立了首個海外研發中心。
這樣的故事在進博會屢見不鮮。德國特種化學品公司贏創大中華區總裁夏賦良說:“我們從德國來,在上海生根發芽,與中國一路同行。”今年,贏創在中國加大本地生產與創新投資,正是“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的生動寫照。正如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所言:“進博會是近距離觀察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舞台’,也是沉浸式感受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體驗區’。”
創新共振:中國從“世界工廠”邁向“創新實驗室”:如果說首屆進博會見證了紐仕蘭鮮奶“72小時從牧場到上海”的物流奇跡,那麼本屆展會則彰顯了中國與全球創新鏈的深度融合。461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集中亮相,涵蓋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銀髮經濟、冰雪經濟等未來賽道。
瑞典企業海克斯康帶來的全球首發工業人形機器人AEON,支持“雙足行走+輪式滑行”,可執行物體操作、零件檢測等複雜任務。2019年首次參展後,海克斯康被中國市場潛力打動,陸續在青島等地設立研發中心。“以前是將國外技術帶入中國,現在卻能將在中國培育的技術輸往全球。”海克斯康華東事業群運營總監周慶說。
美敦力的術中神經監測系統在第七屆進博會“中國首秀”後,僅一個月即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於今年3月投入臨床,如今已出口日本並拓展至東南亞和歐洲。“借力進博會,我們實現從‘展商’到‘投資商’的戰略升級,見證創新成果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關鍵跨越。”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顧宇韶說。
普惠包容:為全球南方注入“東方暖流”:當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抬頭,進博會卻反其道而行。本屆展會吸引123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企業參展,同比增長23.1%;163家最不發達國家企業亮相,同比增長23.5%;非洲產品專區擴容,參展企業數量激增80%。
中國是唯一舉辦國家級國際進口博覽會、持續向全世界開放市場的發展中國家。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尹正表示:“我們將持續強化在華投入,不僅‘在中國為中國’,更要實現‘在中國惠世界’。”
有學者分析指,從自貿試驗區擴容到海南自貿港建設,從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縮減到單方面免簽政策擴圍,中國正以系統性改革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為進博會賦予更深層戰略意義。
前七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5000億美元,吸引境外參展商2.3萬家次。如今,中國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十四五”期間貨物和服務進口預計將超15萬億美元,未來中等收入群體將超8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