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風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025-10-10
何敏輝表示: 課程是配合本澳「1+4」產業發方向,將中醫藥知識滲入到教學之中,令學生自小埋下中醫藥發展方向的小種子,希望讓有興趣的學生未來繼續向中醫藥或中醫學習,為特區、為國家人才儲備做好前置工作。而在小三及小四年級,設有游泳課,增加學生的技能和體能,堅持貫徹德、智、體、群、美。
蓮峰普濟學校的校訓為﹕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何敏輝表示,學校透過上述的多元化特色課程、由學生自評、家長參與子女的評核和校內多元評核方式,組成一套多元評核方式,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抓好學生的素質。學生的成績及校內外表現有目共睹,在多項校際比賽中,包括﹕朗誦、戲劇、田徑、數學、舞蹈、武術比賽都取得獎項,在2021年全球評估及學習- 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結果中,該校學生取得中上成績,獲得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表揚。反映出學生的多方面素質在學校、老師的悉心裁培下,有一定的水平,而且是被外界所認可。
被外界認可 成績有目共睹
校內近年持續透過提升硬件設備,提升教學質量和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包括購入3D打印機、設有感統室、幼稚園視藝室、STEAM室、圖書館等,另外,今年計劃加強編程及人工智能(AI)課程,又斥資6位數,購入智能智慧體育軟硬件,測試學生的運動量、體質及提升空間,協助學生有更好體質。師資隊伍方面,全校30多名教師,1/6擁有或在讀碩士學位、教師每年的進修時數超過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要求,而且不少教師持續提升自身的學歷和專業資格;校方會按教師的強項讓其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讓教師發揮所長。以目前200多名學生計,師生比為1:6點幾,另有駐校輔導員及社工,比不少學校具有更充足的教學軟硬件資源,更好地照顧學生的身心、學業及成長。在配套設施上,應家長需求,提供校內午膳、午睡、課後托管等服務,減低家長在該方面的壓力,關顧學生、關顧家長,將教育工作真正做到細緻化。
師資優良,師生比例高
高峰時期,蓮峰普濟學校學生有1000多人,在人口結構改變及出生率持續下降之下,學校的經營面臨著新的挑戰。何敏輝提到,由於該校只有幼稚園至小學階段的教育服務,加上北區有不少學校,當中有部份是由幼稚園至中學的一條龍學校,部份則較近關閘或青茂口岸,相比之下,不少家長傾向考慮其他一條龍或地理位置更近口岸的學校。在近年出生率下降之下,收生不足問題更為凸顯,儘管校方想方設法提升軟硬件,仍然難以迴避生源因為出生率下降而帶來的問題。
他指出,該校與10多間中學,如浸信中學、蔡高中學、鏡平學校、勞校中學、坊眾學校、菜農子弟學校、教業中學、新華中學、培華中學、青洲中學等學校有結盟,學生在升中學時可以透過學校推薦到相關的學校升讀中學,希望可以減低家長和學生在未來升學的憂慮和壓力。
辦學理念一直秉持下去
實際上,升中轉校可以令學生的適應能力加強,有其良性作用,家長無需過份憂慮子女未來升學問題。校方還計劃進一步完善學校的服務和提升學校的競爭力,期望可以增加收生率,在出生率不足引發的教育界危機中渡過危機,將辦學理念延續下去。
蓮峰普濟學校的辦學理念在超過一個世紀以來一直秉持下去,由創辦時的佛教學校,一步步融入時代,隨著社會發展需求作出調整,演變成今日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學校。家長或學生如有興趣,可以透過蓮峰普濟學校的面書、小紅書、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官方帳號瀏覽校方活動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