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107號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澳門旅遊欠缺夜市煙火氣(一)
2025-10-10
【來論】今年國慶和中秋“雙節”同慶,在國家及大灣區多項利好政策和便利通關措施的助力下,當局、業界和社團把握時機,借助“世界旅遊日”和第十五屆全運會即將開幕的良機,積極組織了諸如“國際煙花比賽匯演”、“火樹銀花嘉年華”、“中秋音樂會”及“福隆商圈探店之旅”等多元化的特色活動,大幅提升了本澳旅遊活動樂趣和綜合吸引力,令訪澳遊客人數掀起了一個新的高潮。
據有關方面統計,今年全澳入境旅客巳突破3000萬人次,僅10月1日至8日“黃金周”假期,各口岸出入境旅客就達到230萬人次,其中入境旅客占114萬人次。澳門旅遊業是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後,經濟領域復甦速度較快的一個行業。這固然得益於澳門回歸祖國後旅遊業不斷夯實各項基礎工作有關,同時也有賴於特區政府和社會團體、悠閒企業及表演單位的共同努力,巧妙地運用民俗節慶的載體,以本土特色美食作招徠,不斷推出幻影濠江、花車巡遊、煙花匯演、年宵市場、醒獅巡遊、演唱晚會等系列盛事,以及不間斷地舉辦各種體育賽事、藝術展覽等,立體展示出澳門這個中西文化交融城市的獨特風情與文化魅力,才吸引五湖四海的遊客慕名入境觀光攬勝。
然而,包括本澳居民在內的廣大民眾和遊客,無論是對澳門的旅遊內容,抑或是對澳門的閑適環境,在興致上總是有種美中不足而意猶未盡的感覺,導致純旅遊留宿過夜的興趣不大。原因何在?主因之一就是澳門缺失一個能吸引人氣的平民夜市,沒有熱騰騰的市井煙火溫度。眾所周知,旅遊不管是自由行、自助遊,抑或是定制遊,都並非是簡單的腳步移動遷徙,更多的是對異地歷史文化的追尋,是利用假期對輕鬆愉悅生活的慢品,夜市恰巧就是可擔當此功能的合適角色。
所以,世界各地凡是出名的旅遊城市,總有一個或多個熱鬧的觀光夜市,如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夜市、湄公河的星光夜市、臺灣的逢甲和士林夜市、香港的廟街夜市、遼寧錦州的凌河夜市、四川重慶的洪崖洞夜市等。在大灣區核心城市,也有珠海的夏灣夜市、南海的昆崗夜市和東莞的鴻福夜市等。即使是澳門,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在南灣近新馬路口和司打口兩個露天地方都有俗稱“平民夜總會”的“大笪地”。每當夜幕降臨,場內江湖賣武、遊醫售藥、講古唱戲、占卦算命以及各式熟食攤檔等便成行成市擺開陣勢,敲鑼打鼓、買賣吆喝之聲此起彼落,平民百姓可在熙熙攘攘的現場任意走動歇腳裹腹,熱鬧非凡。
開放式的“大笪地”夜市,以及休閒餐飲的“露天茶座”的存在,無疑會營造出一方水土熱鬧且刺激消費的氛圍,但也無可否認限於當年的條件,場內亦衍生出城市管理中的“髒、亂、差”情況以及治安消防等管理問題,也許當局有見及此,導致後期對準照申請的條件日漸收緊,乃至把絕大多數的街邊小販攤檔都被收攏集中到各個公共街市之內,地攤市場更是近乎消聲滅跡。
結果,澳門的夜晚只見賭場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光,絕大多數片區卻黯然失色,一片冷清寂寥。時移世易,隨著形勢的變遷,政府為振興經濟,活化舊區,在2011年曾以“旅遊+美食”的構想,考慮在西灣湖廣場設置夜市,發展社區夜經濟。唯坊間有意見擔心會破壞該區的寧靜幽雅環境而強烈反對,計劃最終石沉大海。(待續)
~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