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困難 落差感 轉職不易

政府和居民在就業問題上的平衡時空

2025-09-19

政府近年針對青年就業推出多項政策及措施

議員李靜儀

青年人同樣面對就業難問題

讓本地居民職業發展持續向上流動

就業問題在疫情至今尤為突顯,居民求職困難、轉職不易。經過政府多番努力,疫後本澳失業率回落至較低水平,2025年3月至5月的總體失業率(1.9%)及本地居民失業率(2.5%)均與上一期(2月至4月)的數字相同。儘管官方失業數字穩定且處於低水平,坊間對就業問題仍有很大意見,尤其是青年就業群體。居民在就業市場遇到的問題與政府所認為的工作成效之間存在巨大落差。

工聯副理事長李靜儀指出,居民在高質量就業、中壯年至中高年人士轉職的困難,以及青年就業困難和所學專業不對口等,形成了政府與居民在就業問題上的落差感。政府和居民在就業問題上,彷彿進入了一個平衡的時空。

政府出盡方法協助居民就業

多名議員,包括非勞工界別的議員,在施政答辯期間反映居民在就業市場上面對的困境,包括大學畢業生和碩士生畢業後求職困難。在疫情期間,為了謀生,許多人暫時只能做外賣配送員以自僱方式解決就業問題。然而,疫情結束後至今,青年就業情況未有太大改善。有議員反映,不少青年想「搵份賭場工」或銀行文職卻不容易,高學歷青年的就業問題被形容為「高學歷、低就業」。中壯年及中高齡人士的就業市場同樣悲涼,大多只能從事基層前線工作,且不少中壯年和中高齡人士因年齡偏大而難以轉業或轉職。更奇怪的是,一戶通和勞工事務局的招聘資訊長期顯示數千職位空缺,求職者卻如同海市蜃樓般無法觸及。

尋找理想工作難度很高

求職困難、薪水低,尋找理想工作的難度更是加大,這使社會,特別是求職者,產生了怨氣。政府竭盡所能希望協助居民解決就業問題,包括與團體、休閒企業等舉辦職業配對會。在施政計劃中,亦推出多項輔助就業政策,包括青年內地就業津貼、綜合職業培訓平台、設立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等。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的工作已啟動,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市政署、財政局、勞工事務局、統計暨普查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社會保障基金等代表於5月30日出席協議工作組首次會議,反映不同行業的崗位供應情況、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透過資料互聯掌握居民的就業狀況,以便為優化及調整就業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望迅速回應居民就業問題

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組長戴建業會後指出:「為促進居民就業對接,各部門需按自身職能,充分溝通本澳勞動市場的供需資訊,盡快整理空缺資料,開展職業配對。另外,各範疇及部門在進行公共採購時,應在招標檔中列出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以增加本地居民的就業機會。」截至6月中,工作組已收集300個職位空缺,並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先推出200個金融職位空缺供本地青年和近年畢業人士申請。另外,綜合職業培訓平台已完成初步設計,預計在第3季進行測試,第4季可提供服務,希望能夠迅速回應居民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