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之爭打響 鄭麗文民調暫時領先

2025-09-17

【香港中通社9月16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中國國民黨將於10月進行黨主席改選,9月15日開放有意參選者領表登記。當日,台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立委羅智強以及前立委鄭麗文,以指派代表或親自到場完成領表,也宣告這場黨主席之爭正式打響。

除上述三人外,目前有意參選者還包括彰化縣前縣長卓伯源、中常委孫健萍、海基會前顧問蔡志弘、律師李漢中。此外,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國民黨台立法機構黨團總召傅崐萁雖有參選意願,但尚未正式表態;其中,郝龍斌與趙少康打算依據民調及各方評估協調一人參選。

在多位競逐者中,鄭麗文是唯一的女性參選人。過去,她曾以“藍營女戰將”的形象強勢登場,公開表態主打“團結革新”“對抗綠營”,還呼籲清除藍營內耗,重建認同中華民族的底色,這些言論讓不少藍營支持者眼前一亮。其獨特的政治履歷與鮮明的兩岸主張,引發輿論關注——國民黨是否將出現第二位女性黨主席?

隨著選舉日程逼近,有台媒就“目前網絡聲量最強的四名表態者中,支持誰當下任國民黨主席”這一問題發起網絡投票。結果顯示,鄭麗文以65%的支持度,大幅領先羅智強、郝龍斌和張亞中。

另一份針對國民黨員的最新民調顯示,若立即投票,鄭麗文以22.2%的支持度位居第一,郝龍斌以20.5%緊追其後,羅智強18.7%排名第三,但尚有26.8%的受訪者未確定投票意向。可見國民黨主席選情仍存在較大變數,誰能出線仍未可知。

輿論分析,鄭麗文一開始並不被看好,如今卻以黑馬之姿來勢汹汹,軍系基層對其有好感,尤其又有台灣民眾黨支持者助陣,喊話只有鄭麗文、羅智強才能實現“藍白合”。儘管民調不等於黨員實際投票意向,但仍能折射藍營基層與網絡社群的氛圍,表明鄭麗文在輿論聲量上佔據一定優勢。

黨內人士指出,藍營基層對於國民黨傳統“宮廷文化”早已唾棄,尤其“大罷免”後,民進黨仍然強硬,黨員希望國民黨中央轉型為戰鬥模式,與民進黨展開抗衡。鄭麗文、羅智強恰巧能扮演這角色。尤其鄭麗文來自民進黨,熟悉綠營戰法更獲得加分。

資料顯示,鄭麗文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留學返台後,一度加入民進黨,曾任“國大”黨團副總召集人等多個重要職務。但隨著對民進黨政治路線的深入了解,鄭麗文逐漸認清其“台獨”主張的危害。2002年,她因批評民進黨官員被停權,而其本人表示是主動退出民進黨。2005年,在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的邀請下,鄭麗文正式加入國民黨。

在國民黨內,鄭麗文曾歷任發言人、文傳會主委、中央政策會副執行長等黨職,於2008年、2020年兩次當選黨籍不分區立委。今年6月,鄭麗文與前立委郭正亮、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網紅“館長”陳之漢、台灣高中女教師區桂芝等人共同成立“黨外在野大聯盟”。

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後,鄭麗文在接受多家網絡政論節目採訪時,多次強調“我們就是中國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她認為,國民黨應秉持“兩岸同屬一中”“台灣人是中國人”的立場積極爭取選民支持,讓這一路線成為選民認可的核心價值,而非放棄自身立場迎合民進黨。

對於民進黨當局的“台獨”言論,鄭麗文則痛批其“玩文字游戲”“自欺欺人”,直言這類操作是製造仇恨,台灣社會已為此付出太多代價。

台媒評論稱,這場黨主席選舉不僅關係到黨內權力的重新分配,更將影響2026年及2028年選舉的戰略布局。國民黨不能再守成,必須通過世代交替和大幅換血來決定接下來四年將走一條什麼樣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