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司反駁質疑IP經濟成效

都怪外界不清楚

2025-07-09

司長戴建業與局長邱潤華回應IP經濟成效。

【本報訊】對於有意見乃前官員學者對政府推動的「IP」社區經濟成效有異議,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不表認同,認為是相關人士不太清楚政府在做甚麼,又指本澳現是消費「分級」而非降級。

指居民旅客消費分級而非降級

前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日前受訪公開評論部分「IP」裝置效果差強人意一些。戴建業昨在立法會回覆片區活化質詢時主動回應,又分享旅客來澳消費現象和趨勢,現是消費「分咗級,唔係大家經常提嘅降級」,且不只是旅客,本地居民亦然。

「分咗兩級。」戴建業解釋,一級是新世代、新消費模式,另一級是傳統消費。按市場調查數據,新消費模式帶來的毛利是傳統的兩倍,參與新消費模式的企業之毛利有五成,而傳統的毛利約兩成三,當中製造業更只有百分之七。

戴建業說,政府此前推出的引流項目均是針對導入新消費模式,這需要社區內的中小企配合,「有啲社會評論同關注,甚至乎學者呢,可能未太清晰」,政府在當中做了甚麼、可以帶來甚麼效益。

戴建業稱,現有多級的客,而當局著重的是「兩級」,為X和Z世代。以演唱會為例,針對前者的客,其消費是中高檔,而後者的客,則是大路市場的消費、人流多和會入社區。博企對此十分清楚,兩者均兼顧交差去做。

經科局局長邱潤華總結該局「IP」活動成效,按收集的電訊數據反映,兩活動開展後周末假日入區的旅客增加一成半,而到裝置打卡遊玩的入場人數有共廿七萬五千多、日均二千七百多人次。

對於與社區商戶聯動,邱潤華稱,當局有推動,事前共招募十九商戶有意願,經品牌方報價和審核產品後,提出費用由數萬元至廿多萬元不等,最終三商戶深入磋商,結果部分不成事。

局方近日也有推動相關工作,已知一茶飲商戶成功與品牌方合作,預計聯乘產品在本月下旬應市。另按問卷調查結果,有八成多受訪者稱活動令其延長留北區,也有八成多人稱會增加在該區消費。

旅遊局長文綺華介紹其「IP」活動,首階段上月六日至廿八日,所涉六電子錢包共有五十二萬戶消費觸及活動抽獎,共抽了六十二萬次,涉及交易金額為約六億八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