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4025號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中歐經貿摩擦談判並行 歐洲打『中國牌』或為權宜之計
2025-07-05
【香港中通社7月4日電】:近半個月來,中歐經貿關係圍繞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稀土出口審查、白蘭地反傾銷等摩擦議題密切談判。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即將舉行的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舉世矚目。而當前中歐經貿領域諸多博弈,也令世人從一個角度透視糾葛並行的中歐關係。有分析指,美國特朗普政府向全球施加關稅壓力下,歐洲也打起了“中國牌”。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6月30日開啟對歐洲的一周訪問,行程涵蓋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以及德國、法國。中國今年4月開始實施的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是最近歐洲頗為關注的話題。當地時間7月2日,王毅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據歐盟會後發布的聲明,卡拉斯在對話中呼籲中國停止稀土出口限制。
7月3日,王毅在德國柏林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也不應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規定並履行必要程序,歐洲企業的正常需求將得到保障。王毅還說,中方主管部門還為歐洲企業設立了“快速通道”,有人故意在中歐之間炒作此事是別有用心。
此前,據中國商務部消息,6月19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雙方就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等貿易救濟案件、出口管制、市場准入等經貿議題進行了深入、專業的磋商。雙方一致同意,應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為中歐今年重要議程做好經貿準備,推動中歐經貿關係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中歐經貿磋商有陽光,但也有陰霾。6月20日,歐盟委員會在官網發文,決定排除中企參與500萬歐元以上的醫療器械公共採購項目,並規定中標採購的中國產品比例不得超過50%。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6月24日說,歐方不顧中方多次通過雙邊對話釋放的善意和誠意,一意孤行,利用單邊工具,構築新的保護主義壁壘,不僅損害中國企業利益,而且嚴重破壞公平競爭。
去年1月起,中國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本月4日,中國商務部公布最終結論,即裁定存在傾銷,傾銷幅度為27.7%到34.9%。中方將於5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徵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5年。
不過,中方4日表示,部分歐盟出口商可豁免此關稅。“本案中,歐盟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在初裁後規定時間內主動提交了價格承諾申請。經審查,對符合中國法律規定的價格承諾,調查機關決定予以接受。這些出口商按照經調查機關同意的承諾條件出口,可不徵收反傾銷稅。”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說。
旅歐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4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客觀而言,中歐經貿層面長期存在一些利益摩擦。比如,近年在電動車等領域,中國實現了產業升級,向產業鏈中高端移動,歐洲因此面臨競爭壓力。不過,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頻繁揮舞關稅大棒,特別是4月2日特朗普簽署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波及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這驅動了歐洲向中國轉向,以抵禦特朗普帶來的經濟風險和危機。
但宋魯鄭指,從目前中歐經貿領域博弈的情形看,歐洲目前打的“中國牌”更多是一種權宜之計。“歐洲向中國靠攏,暫時看不太出是其內生、自主需求的結果,更多是因為美國這個第三方因素。今年中歐建交50周年契機下,雙方聯結可否更加緊密,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