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陰霾下離岸人民幣承壓

2025-04-10

【香港中通社4月9日電】:中美貿易戰形勢再升級。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再度加徵關稅,令稅率累計達104%。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跌至有紀錄以來最低水平。受訪學者分析,短期內人民幣仍會有輕微貶值;但不可能大幅完全貶值,來抵消美國關稅。

9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28點,報7.2066,創自2023年9月11日以來最低;離岸人民幣一度跌破7.42,亦是2010年以來最低。而港元兌人民幣方面,每100港元一度可兌約95元人民幣,為近年來新高。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在貿易戰影響下,環球貿易都具一定風險,美元相對而言為避險貨幣,因此部分資金自然轉為美元,使得美元轉強;由於聯繫匯率制,港元匯率與美元錨定,因而港元兌人民幣亦偏強。

貿易戰下,全球憂慮形勢如何發展。麥萃才表示,匯率升跌都十分正常,因其需要反應市場的資金流向等。港元被動式的轉強同樣會影響到香港的出口及旅遊業等,但由94加到95,約1%的幅度,影響並未有想象中那麼大。

麥萃才指,為舒緩部分風險及壓力,人民幣貶值其實有利於出口,匯率的變化同樣反應市場預期。市場對類似情況的發生早有預料,亦預期中國會否將人民幣匯率達至相平或抵消美國加關稅的影響。

他表示,現時關稅無論加至54%還是104%,何種應對措施已沒有區別,都無生意可做;人民幣亦不可能大幅完全貶值,來抵消美國關稅。

富國銀行駐紐約宏觀策略與新興市場董事總經理Aroop Chatterjee認為,人民幣貶值速度將從此加快,這是一次可控、持續的貶值。中國當局也在通過中間價,暗示更大的匯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