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回覆本報查詢

2025-04-01

【本報訊】透過在路環西側興建高牆來防洪的工程將於短期內啟動,有意見質疑方案將荔枝碗對開的「海」變成「湖」,有違保護船廠片區的行政法規。文化局向本報表示,該局仍與公建局就方案細節進行溝通協調,整個回覆未有提及該局的具約束力意見。

政府數年前提出「路環西側防洪排澇方案」(兩湖方案),早有意見提醒這個方案很可能違反保護荔枝碗船廠片區(法定文物)的行政法規。直至近月工務部門堅持推進方案,文化部門仍未向社會詳細說明。

除了荔枝碗船廠片區,路環市區現有十一項法定文物,絕大部份都與海洋文化有關,構成它們的歷史文化價值之一,是以向海作為主要景觀。兩湖方案是在路環市區對向水域興建高牆,把市區與海洋分隔,文化部門有何取態?

本報早前去信文化局查詢:

一)兩湖方案涉及荔枝碗船廠片區(法定文物),方案把現時片區內的「海」變成將來的「湖」,這是否有違第33/2018號行政法規《附件二》列明「分區四」要「維持水體特徵」、「維持自然環境特徵」的規定?若是沒有違反,原因何在?文化局向工務部門發出的具約束力意見是甚麼?

二)兩湖方案涉及路環舊市區多個法定文物,它們都與海洋文化有關,構成它們的歷史文化價值之一,是以向海作為主要景觀。文化局有否就兩湖方案對那些法定文物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兩湖方案有否降低那些法定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若沒有,原因何在?曾否委託機構評估,若有,是哪一機構?

文化局回覆全文如下:

「路環西側防洪整治工作是解決區內水患問題、保障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

現時,公共建設局計劃率先開展路環十月初五街至路環碼頭一帶防洪工程,由於有關工程主要在海上進行,施工位置不涉及文物保護範圍,但為保障沿岸文物建築的安全,文化局已向相關部門提出了具體的保護要求。

就涉及荔枝碗一帶的防洪工程,現階段文化局正與公建局就相關方案細節進行溝通協調,後續會視乎實際的情況和需要聽取相關機構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