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了解地震海嘯知識

防患未然

2025-04-01

【本報訊】氣象局表示,澳門雖不是位於地震頻發地帶,但鄰近地區仍會偶爾發生地震,而海底地震更會引起海嘯,有可能對澳門產生的影響,故應了解如何在這些危機中保護自己。

氣象局昨發布「地震海嘯應急提示知多啲」科普知識。究竟澳門會否受地震影響?氣象局指,地震主要是由地球板塊間的碰撞及擠壓引致,主要發生在板塊交界處或斷裂帶。澳門位於歐亞板塊內,與最接近的主要地震帶相距超過六百公里,因此本澳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相當低。然而,澳門鄰近地區仍可能出現震級較小的地震,部份更可能讓市民感到震動。

另外,海嘯與地震息息相關,通常由海底地震所引致,但不是所有海底地震都會引發海嘯,一般只有震級較大、震源深度較淺、水深較深的海底地震才有可能引發海嘯。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本澳主要的海嘯威脅源自馬尼拉海溝(菲律賓以西的南海東部),縱使機會較低,但若該區發生七級以上的海底地震,就有可能誘發海嘯波,並在三至四小時內影響本澳。

此外,鄰近珠江口的擔桿列島地區(屬濱海斷裂帶)亦有機會發生地震,若該區發生七級以上的海底地震就有可能誘發海嘯波,並在約一小時內影響本澳,但由於濱海斷裂帶地震震級一般較小,故造成海嘯的機會比馬尼拉海溝更低。

因此,公眾應提高安全意識,熟悉本澳的海嘯預警資訊及相關避險措施(https://www.smg.gov.mo/zh/subpage/210/page/413),以防患未然。除了關注官方的警報外,公眾亦可以透過留意海嘯來臨前的“常見徵兆”提高警惕,包括:在海邊感覺到地震;海水突然異常後退,並露出海床;發現海邊異常增水,並向陸地移動(高於平時潮高);看到奇怪的海洋漩渦或聽到來自大海的異常聲音。在遇到上述現象時,公眾應立即遠離岸邊、盡快避往高處或結構穩固的建築物上層,以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