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倡新型防蚊滅蚊方式防登革熱於未然

2024-10-29

【特訊】近日,登革熱於廣東各省市爆發,本澳亦陸續出現零星個案。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理事長蕭顯華表示,由於蚊蟲叮咬作為登革熱的主要傳播途徑,因此縱使現時已步入秋季,防蚊工作也不可掉以輕心。

蕭顯華指出,特區政府定期均會公佈誘蚊產卵器指數,供市民作提防蚊患之用。然而,網上資料顯示本年度最新公佈的數據僅至八月份,未能令市民及時掌握入秋後的最新蚊患黑點,冀有關部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快公佈有關資訊,並在登革熱高發期提高資訊公佈的頻率,讓市民及時知悉並提高防範意識。他亦指出,上述數據收集點遍佈本澳各區,故倡議有關部門同樣可公佈收集點資料,甚至可製作較為直觀及可視化的分佈圖,在地圖上標示各收集點數據,並以顏色作為蚊患嚴重程度的區分,供市民直觀便利地查詢蚊患黑點,出沒在相關地區時可加強防蚊措施,如噴灑蚊怕水、貼上蚊怕貼等,為應對蚊患做好防備。

蕭顯華又提到,現時臨近地區有應用新型技術開展防蚊工作,如廣州峽石村「以蚊治蚊」的方式杜絕蚊患,與一般的清理積水、噴灑殺蟲劑的傳統方法不同,上述滅蚊方法為放出攜帶名為新型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的立克次體細菌的雄性白紋伊蚊,牠們與雌性白紋伊蚊所產的卵無法孵化,而且雄性白紋伊蚊並不會叮咬人類,因此能夠從源頭滅蚊,使白紋伊蚊無法繁殖,長遠上有效防控登革熱。

蕭顯華認為,在持續做好傳統滅蚊工作的同時,可考慮應用新型技術,兩者結合增強整體防蚊成效。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可於蚊患時期在部分區域試行應用新型技術,並透過誘蚊產卵器指數觀察應用效果,再逐步推廣;在傳統滅蚊工作上,建議增多滅蚊工作次數,包括於衛生黑點加強化學滅蚊、清理排水渠積水、施放滅蚊幼蟲油劑等,務求使傳播媒介減到最低,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