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訪澳國際旅客量

預算目標:超200萬

國際客源服務市場需要在訂製產品化上多費心思

2024-04-19

本澳去年接待旅客2800多萬人次

國際旅客將是今年本澳旅遊復甦的重要工作之一

國際旅客訪澳

文綺華

2024年首兩個月,本澳入境旅客共6155173人次,按年上升1.1倍。旅遊局預計,今年全年,訪澳入境旅客將達3300萬人次,當中,國際旅客量目標定為200萬人次,旅遊局在鞏固中國和香港市場的同時,將今年的重點宣傳市場放到東亞南、東北亞和日、韓國等目標市場當中。

單以今年2月數字分析,本澳2月錄得176192人次國際旅客,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1.6%。對於國際旅客的復甦情況,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以目前的恢復情況,有信心至今年底,訪澳國際旅客量可以超過200萬人次;並向業界提出,國際客源服務市場需要在訂製產品化上多費心思。

去年2800多萬人次訪澳旅客

數字能說話,據統計局資料,2023年全年入境旅客共28213003人次,按年增加3.9倍,恢復至2019年的71.6%。留宿旅客及不過夜旅客分別為14227229人次及13985774人次,同比分別上升4.7倍及3.3倍。旅客平均逗留時間較2022年減少0.2日至1.3日;留宿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2.3日)縮短1.1日,不過夜旅客(0.3日)則增加0.2日。當中,全年中國內地旅客有19049147人次(佔全年入境旅客人次67.5%),同比增加2.7倍,其中個人遊旅客(10634155人次)上升5.3倍;大灣區珠三角九市旅客(9305372人次)亦增加1.8倍。香港和國際旅客有7195801人次(佔25.5%)及1459566人次(佔5.2%),同比分別增加13.0倍及105.9倍。2023年全年中國內地、香港和國際旅客分別回復到2019年的68.2%、97.8%及47.6%。

按入境渠道統計,去年全年經陸路入境的旅客共22383614人次,按年增加3.2倍,當中經關閘口岸(10516603人次)、港珠澳大橋(7519072人次)及橫琴口岸(3127469人次)入境的旅客分別佔47.0%、33.6%及14.0%;經海路(3699014人次)及空路(2130375人次)入境的旅客同比分別增加21.3倍及7.8倍。

踏入今年,旅遊業復甦勢頭持續,今年1月入境旅客按年增加1.0倍至2861609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83.5%;今年2月入境旅客按年增加1.1倍至3293564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92.9%。該兩個月(今年1及2月)的入境旅客共6155173人次,按年上升1.1倍;其中不過夜旅客(3347758人次)及留宿旅客(2807415人次)分別增加1.5倍及69.2%。旅客平均逗留1.2日,較去年同期下跌0.2日;留宿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2.2日)縮短0.2日,不過夜旅客(0.3日)則持平。

提升旅遊業抗逆能力

本澳除了經濟及產業結構較單一,行業當中的結構都比較單一,旅遊及其所帶動的周邊行業的訪澳旅客中,長期以來自內地和香港居首兩位,而疫後,客源結構同樣如此。為了推動產業本身有更好的抗逆能力,特區政府透過旅遊局,加大對國際旅客客源的推廣和深耕工作,繼疫情數年期間到內地市場推廣本澳旅遊業外,去年下半年起,在海外市場開展推動本澳旅遊業復甦和吸引客源工作,先後到泰國、印尼、韓國等東南亞及東北亞國家和葡萄牙開展旅遊推廣。

文綺華受訪時表示,以目前恢復情況,有信心至今年底,訪澳國際旅客量可以超過200萬人次。並指,將繼續拓展不同渠道,吸引國際客源,例如透過香港國際機場,再透過轉車、船等到達澳門的交通優惠,吸引外國旅客到訪澳門。除此,未來會通過旅遊局與香港航空公司合作,希望能夠更加吸引和吸引更多的旅客來澳,不斷開拓更多不同渠道。

產品和服務也需要與時俱進

文綺華指出,2023年隨團訪澳旅客約為120萬人次,與疫情前800萬人次相比,有較大幅度減少,而且模式也產生了變化,由過往數十人一團的多人數團體,變為較少人數團體,參觀方向朝希望更深度、更有人性化的貼合自身出行需要的服務,不再是只希望看一至兩個景點的傳統模式。她相信,未來在導遊、旅行社所提供的服務中,甚至包括各行各業,都需要隨著旅客模式的轉變,與時俱進。

文綺華又相信,全世界都在轉型及發展這種服務當中,加上不少旅遊資源及旅遊景點背景資料可以透過網絡搜尋方式得悉,旅客未必需要及希望導遊只給予很皮毛的資訊,而是希望更深度、更有人性化的貼合自身出行需要的那種服務,她呼籲業界朝客際化、訂製化產品上要多費心思,服務需要迎合市場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