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送別馬識途:遺風餘思 薪火相傳

2024-04-05

4日上午,馬識途親屬送別馬老。中新社

【中新社成都4月4日電】(記者 王鵬)“其實我的文學創作首次被認可,就是獲得‘馬識途文學獎’,很感謝馬老。”4日上午,在成都市殯儀館,前來送別馬識途的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後李樂樂,言語間滿是悲痛。她說,作為年輕一輩的文學創作者,會繼承馬老的遺風餘思。

著名作家馬識途3月28日在成都去世,享年109周歲。與巴金、沙汀等人並稱“蜀中五老”的馬識途,20世紀80年代創作了《夜譚十記》,因其中的《盜官記》被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而廣為人知。步入百歲後,馬識途相繼完成《夜譚續記》《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等作品。

馬識途去世後,遵其生前意願,喪事一切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活動。因此,其家人僅在家中設置靈堂,供親友故交悼念。4日上午,在成都市殯儀館,馬識途遺體火化前,人們自發前來作最後的送別。

正值清明,雨後的成都略顯清冷,殯儀館周圍滿目蒼翠。悼念廳門口的小牌子上,僅有“馬識途同志人生告別”幾個小字。肅穆的悼念廳裡,馬老的遺體居於正中。牆上的遺像,他一襲紅衣,笑容慈祥。

“揭黑暗痛心疾首寫夜譚十記,尋光明披肝瀝膽譜清江壯歌。”前來送別的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向中新社記者道出他構思的挽聯。在他看來,馬老有非常多的事功,就是他的革命實踐,“壽命這麼長,經歷豐富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更重要的是把這些經歷呈現出來,這需要非常豐富的學養、激情。”

馬識途的一生,從生命後半段才開始寫作,百歲高齡後仍筆耕不輟,創作熱情對後輩多有激勵。阿來回憶,多年前他面對馬老的鼓勵,曾自言“我都50多歲了,有點寫不動了”。怎料馬老笑言,“我50多歲(時)剛開始寫,你怎麼就說有點寫不動了。”

馬識途還特別關心文學後輩的成長。2014年,他將百歲書法展作品拍賣所獲資金全部捐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設立“馬識途文學獎”,以資助熱愛文學、追逐夢想、品學兼優的大學生。

當天,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的30餘位師生特意前來送別。讀書時曾獲“馬識途文學獎”一等獎的李樂樂說,馬老留給人們“對人生的熱忱和寫文章者的勇氣與赤誠”,是最能直接打動人心的地方。

“今天大家懷著既沉痛又感恩的心情向馬老告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原院長曹順慶回憶,當年就設立文學獎一事,他曾專程去馬老家中面談,聽說馬老準備捐字拍賣後,因知他並不富裕,曾勸馬老“留著錢自己用”,但馬老說,“要讓中國文化中國文學傳承下去,就要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馬識途文學獎”的獎金均來自馬老的書法拍賣,迄今累計已達386萬元人民幣。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透露,原計劃今年六七月份還有一次拍賣活動在北京舉行,馬老曾想親自去參加最後這次義捐。

“雖然他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馬識途文學獎’會長期鼓舞川大學子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繼承馬老的遺志,以更好的文學作品來回報社會,來回報這個時代。”李怡說,自己作為文學研究者,也將深入研討馬老的文學創作,提煉和總結其中包含的中國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