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超20億中國探索破局廢舊手機高效回收利用

2024-04-05

【中新社北京4月4日電】 今年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要求“推動二手電子產品交易規範化,防範洩露及惡意恢復用戶信息”。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以舊換新”的意願一直較低,如何推動海量廢舊手機的規範處置、高效回收和循環利用,仍然需要破局。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秘書長郭佔強接受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廢舊手機通常有三種利用途徑:一是對整機進行整備再造後作為二手機進行再利用;二是精細拆解後獲得的顯示屏、攝像頭、芯片、內存等電子元器件進行再利用;三是拆解破碎後進行材料化回收。但如果廢舊手機利用不當,不但會造成資源浪費,還將給自然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潛在的危害。

來自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中國平均每年產生4億部以上廢舊手機,廢舊手機存量超過20億部。該協會研究數據還顯示,手機廢棄後,約54.2%被消費者閑置留存,祗有約5%能够進入專業的廢舊手機回收平台、“以舊換新”活動等回收渠道。

2021年,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發佈《手機使用與回收公眾調查報告》,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於全國各地的3348份問卷,受訪者人均擁有過的手機數量是4.58部。

調查數據顯示,在廢舊手機處理方面,“存放在家,不處理”與“送給家人或朋友”為最常用的處理方式,分別有49.5%和27.9%的受訪者曾選擇這兩種方式處理。此外,24.6%的受訪者保留了3部以上廢舊手機。

該報告還指出,有61%的受訪者不願意將舊手機出手,主要是擔心手機被回收後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不是我不想處理舊手機,是手機中關於個人的信息太多了,還綁定了銀行卡及各類賬戶。”有消費者表達了對舊手機脫手後數據安全的擔憂,除了個人數據和個人隱私洩露之外,還有可能導致經濟損失、影響自身安全。

郭佔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信息安全問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正規回收企業均有比較安全可靠的信息擦除技術,把廢舊手機交與正規二手手機回收平台基本可以保證信息安全。但在現實中,曾有二手手機恢復出廠設置後數據仍可恢復的現象存在,並有不法分子以此來牟利。

此外,二手手機標準體系不健全,從而導致交易糾紛層出不窮,也是限制舊手機回收利用的一大原因。在消費者投訴平台黑貓投訴上,對各類二手手機交易平台的投訴多達數萬條,較為常見的是“檢測報告與產品實際情況不一致”“買到產品後質量不過關”以及“惡意壓價”等情況。

郭佔強認為,當前,中國廢舊手機循環利用行業規模快速擴大,進入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智研咨詢相關報告也顯示,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手機閑置總量將達到60億部,中國二手手機潛藏價值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2016年3月1日,最新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實施,手機首次被納入其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循環經濟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台,促使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業發展逐步規範。

在一名業內人士看來,環保是一切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業的終點。如果能够將廢舊產品輸送到規範的回收體系中,最終會產生經濟效益,讓這個產業鏈條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