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635號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坊會希望政府支援舊區引流

2024-03-29

(左起)雷志江、潘鈫亮、蘇榮安

蓮溪廟

新橋區坊眾互助會副會長潘鈫亮認為,政府對於該6大歷史片區在政策及資源上有支持及傾斜,反之,在舊區及其他區則未有相關的支援。他認為,單一的社區做比較難做到吸引旅客,他建議政府,全盤規劃每一個區的發展特色,再通過網上宣傳,結合該區的傳統節日/節慶,吸引人流及遊客,透過澳門舊區既有特色、發掘文化,吸引旅客,從而帶旺區內經濟。

新橋區是步行老區,區內有不同的廟宇、坊會結合文創推出的創夢市集、節慶活動、亦有具特色的店鋪。潘鈫亮認為,新橋有條件吸引旅客,只是未有引流措施,吸引遊客由西墳馬路旅客進入新橋區。他建議,由旅遊路線著手,由口岸開始將人流拉入區內,再透過資源的配合、政府支持,和引入投資者,為不同的舊區引入投資,透過多方面措施和政策,吸引人流、帶動消費、帶動經濟。

他反映,舊區經濟疫情後有人流外流情況,由於沒有新的消費力補充,此消彼長之下,造成社會有怨氣及投射到澳車北上政策之上,認為澳車北上是加劇澳門本土消費力流失的元凶。他反認為,澳車北上是協助澳門融入大灣區的政策,澳門可以考慮如何吸引外來投資者和消費力,內部應該作出調整及作出更新、自身不斷進步,除了要融入大灣區,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斃。

社區經濟比疫前差

他又反映,疫情後不少民生區商戶經營都比較困難,因為大環境不太好,有商戶反映,非旅遊區的中小商戶生意比往更差,生意比去年差三成,結業率高,今年旳經營狀況可能更困難。渡船街目前有11-12間商鋪空置,近期再有一、兩間再結業,而且商鋪的流轉率還不如前,過往有商鋪結業後很快便有新投資者,但目前民生區營商環境不好,商鋪結業後新投資者進駐的速度比較慢。

坊會多辦活動提升社區活力

新橋區坊眾互助會一年到晚,持續舉辦不同的節慶活動、文創活動、市集等,希望藉此帶動人流,提升區內的營商環境和氣氛,讓之成為一個有活力的社區。潘鈫亮反映,新橋的營商環境比疫前蕭條,坊會正努力,希望推出不同的活化的計劃,包括組織商戶發揮長處、協助宣傳等,希望吸引人流。今年準備於蓮溪廟前再度舉辦夜市,希望藉此活化社區,將整個區環境活化,引導人流。他認為,商戶需要政府支持,但不是等政府救濟。政府除了可以整合各區的活動和旅遊資源,多加宣傳外,可以與當地商戶/社團合作,推出消費活動,例如向旅客和居民推出消費券,透過消費者參與的消費活動,帶動二次消費和起滾動效應,令投入的資源起到更大效益。

提升經濟活力、推動經濟循環

橋坊眾醒獅賀新歲副主任雷志江認為,出現旅客大部分只集中於遊客區的原因,主因是政府未有全面的旅遊規劃政策,目前偏向集中6大歷史片區。又認為,新橋區是步行老區,有條件吸引旅客,例如將遊客由西墳馬路旅客引流入新橋區,由旅遊路線著手,以及在口岸人流著手,為社區引起流才是重要。

新橋區坊眾互助會副理事長蘇榮安則認為,政府推動區區有特色的工作上部分區反映比較理想,例如大三巴、媽閣、氹仔舊城區等推動得比較理想。他亦指出,新橋區有全澳最老戲院(永樂戲院)、廟宇(蓮溪廟、石敢當)、亦有三盞燈東南亞美食,相關特色可以帶動舊區,但政府在相關人流引導政策上支持不足,缺引導性,對民生區的支持力度比較弱。蘇榮安又認為,「若遊客落不到舊區,澳人又向外消費,變民生區沒有新水、舊水向外流,會形成失平衡狀態」,希望加快推動舊區經濟,引流旅客入社區,借助此推動不同行業的經濟復甦,也藉此帶動市民收入提升,「市民口袋有錢、增加本地消費」推動經濟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