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白皮書發布 展倡議實踐十年成果
2023-10-11
【香港中通社北京10月10日電】(特約記者 莊恭)《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10日發布,系統闡述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理念願景、實現路徑、實踐成就和世界意義,介紹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的豐碩成果。
內地學者認為,該白皮書十分應景,是對共建“一帶一路”成就的整體性介紹,是“中國能够為世界帶來什麼”這一核心問題的可見答案,成為中國助益全球發展的有力證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白皮書此時發布恰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同時與前不久發布的《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一道,相得益彰。“白皮書將‘一帶一路’的使命、內涵及其高質量建設的具體實踐與過去10年的經驗相結合,清晰闡釋出‘一帶一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全球共享的現代化事業的藍圖路線。”
白皮書稱,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圍繞互聯互通,以基礎設施“硬聯通”為重要方向,以規則標准“軟聯通”為重要支撐,以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為重要基礎,不斷深化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以貿易投資為例,2013—2022年,僅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即達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
“一帶一路”是和中國同步發展成長的實踐平台。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說:“最初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時,中國也未想到會產生如此大影響,同樣未料到最初產能合作的訴求,能够撬動世界經濟。”
沈逸稱,共建“一帶一路”的十年,是反映中國在國際體系中力量占比和國際舞台上位置變化的十年,白皮書是一個幫助人們衡量、認識和理解此種變化的文本。
沒有國家因“一帶一路”陷入債務危機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十年里,西方國家總有聲音認為,“一帶一路”為不少共建國家帶去債務陷阱。白皮書對此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
王義桅認為,所謂債務陷阱問題的實質,有一個重要背景,即中國沒有加入歐美主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沒有加入專門為債務國和債權國提供債務安排的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中國拒絕參與西方壟斷的金融體系,但正是這套體系製造了很多貸款,進而引發發展中國家等新興市場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困境。西方擔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會打破其金融壟斷工具,因此構陷倡議會引發債務陷阱問題。”
事實上,按照平等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十年來,中國與28個國家共同核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推動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重視債務可持續性。中國也借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低收入國家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結合共建國家實際情況制定債務可持續性分析工具,鼓勵各方在自願基礎上使用。白皮書稱,中國根據項目所在國需求及實際情況為項目建設提供貸款,避免給所在國造成債務風險和財政負擔。
“地緣政治工具”論調是西方在推己及人
不少智庫專家和國際機構研究指出,幾乎所有“一帶一路”項目都是由東道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而發起的,其遵循的是經濟學邏輯,而非地緣政治邏輯。然而西方總是有些人帶著偏見和疑慮看中國,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地緣政治的一步棋,有戰略動機。
針對“一帶一路”是中國地緣政治工具的論調,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李克新在白皮書發布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一帶一路”不搞封閉狹隘的“小圈子”,超越了地緣博弈的舊思維,開創了國際合作的新範式,是真正惠及各國人民的“發展帶”“幸福路”。
沈逸指出,西方國家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影響力的象征,抹黑“一帶一路”就是唱衰中國。西方國家的套路總是先援建基礎設施,再合作民用設施,最終總會拓展至建設軍用設施,“西方認為中國也會如此,是西方在鏡像批判,推己及人”。
白皮書指,共建“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行的陽光大道,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也不搞基於意識形態標准劃界的小團體,更不搞軍事同盟。王義桅認為,西方的霸權邏輯、思維方式,總認為中國影響力快速擴大,“西方為了一己私利,只是習慣性地將這套落後的邏輯思維,強加給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