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479號
2023年09月25日
星期一
金融如何助解經濟『轉型之痛』?
2023-09-25
【中新社上海9月24日電】(高志苗)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綠色成為各行業發展追求的“底色”,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等概念應運而生。金融如何助解經濟發展中的“轉型之痛”?
22日到24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轉型金融受到關注。專家普遍認為,金融不僅要著眼于“純綠”或接近“純綠”的經濟活動,還應鼓勵發展轉型金融。
近日發佈的《中國轉型金融發展研究》顯示,轉型金融的概念最早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2019年提出,指支持經濟主體向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轉型的金融活動。廣義上,轉型金融不僅應包含金融對經濟向綠色低碳目標轉型的支持,還應包括金融體系為適應經濟轉型而主動進行轉型調整。
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表示,轉型金融對中國發展至關重要。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經使人們看到做綠色金融投資有利可圖、風險不大。但煤炭發電、化工、冶金、建材等傳統工業部門的轉型實際上遇到了更大的困難,包括成本增加等問題。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也指出,在轉型金融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一些難點和痛點。在中國,轉型經濟活動界定標準採用目錄形式展示,而僅僅用目錄來界定可能會出現一些“假轉型”的風險,目錄必須結合其它條件使用。
他同時指出,在產品層面,有很多債務型轉型融資工具,比如說和可持續掛鈎的債券和貸款等,但是基本上沒有看到支持轉型的股權融資工具;在激勵機制方面,需要的不僅是概念層面的激勵機制,關鍵是具體運用怎樣的工具;在公正轉型方面,同樣也面臨落地層面的挑戰。
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必須通過各類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來實現。與會相關專家表示,政策工具可分為價格型和非價格型兩大類。價格型工具對負外部性進行定價或者對正外部性進行補貼,以提昇綠色項目的相對競爭力;非價格型工具則主要通過對市場主體形成激勵約束,促其行為符合綠色低碳發展要求。
據瞭解,202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在參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的基礎上,吸收國際轉型金融標準的共識,兼顧本國實際,確定了轉型金融標準的顯著貢獻原則、先進性原則、一致性原則、持續監管原則、簡便易行原則、動態性原則,並形成了煤電、鋼鐵、建築建材、農業4個行業的標準初稿。
談及轉型金融的未來,徐林建議,為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更好、更具體的轉型金融政策支持;同時,設計更好的激勵機制;此外,監管規則也要做出適應性的調整。轉型金融需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逐步細化,不斷完善轉型金融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