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施雨季見真章

2023-06-22

市民攜傘出外活動(資料圖片)

【特稿】6月中的連日多場大雨,引致氹仔出現水浸,關閘廣場行人道上蓋也出現多處漏水情況。進入雨季,對於本澳而言,又是一個考驗,除了是排澇的考驗,亦是不少公共設施的考驗。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預測今年風季將於6月中旬或之前開始,赤道太平洋上的“拉尼娜”現象在夏季發展為“厄爾尼諾”現象,全球暖化的大趨勢下,預測本澳今年雨季(4至9月)平均氣溫屬正常至偏高,累積降雨量屬正常,唯仍可能出現極端強降雨過程,全年將約有5至8個熱帶氣旋影響本澳,屬於正常至偏多,且可能受強颱風或以上級別影響,提醒社會為風季和雨季做好準備。

本澳位處低漥地區,一旦受颱風、暴雨或強降雨影響,便會容易出現水浸,近年,市政署先後開展了內港南至北站的雨水泵房和涵箱工程,改善內港一帶排澇及防止海倒灌,在降雨量不是特別多的日子,算是見成效,即使未能徹底解決內港水浸問題,至少縮短了水浸的時間,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排澇能力。基於地理因素,要徹底解決本澳水浸問題,沒有單一良方,既需要透過防止海水倒灌或湧入,更需要提升城市的排澇能力,以及清淤、 疏通渠網等,多管齊下。

所謂「屋漏兼逢夜雨」,水浸問題未解決,設施老化引起的漏水問題同時夾擊,6月中的一場連續數小時強降雨,關閘廣場行人道上蓋出現多處漏水情況,站在底下欲避雨的市民未能取得避雨的效果,渾身濕透,狀甚狼狽。有網民指,此情況經常在大雨的日子出現,只是當局沒有正視。雨季和風季將至,不同的公共設施管理部門,都需要及早檢查其轄下設施的情況,包括安全度、有否出現破損影響防水或功能等,若發現有問題要及早維修,以保障使用者及行人安全,也保護政府形象,不要讓居民、旅客認為澳門是「金玉其外」,除了富麗堂皇的渡假村項目,其他社會和公共設施,都是破爛而不被正視,影響到城市形象。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