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307號
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中美經濟差距擴大?專家分析背後原因
2023-03-07
【香港中通社3月6日電】(記者 李彥洲)近日,有分析認為,去年中國經濟增速高於美國,但美國經濟增量大於中國,中美經濟總量差距在擴大。對此,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6日在北京釋疑並提醒,美國的高通脹大幅拉高了名義GDP規模。
趙辰昕指出,去年中國經濟增長3%,美國經濟增長2.1%,一些主要經濟體有增長1.9%的、有不到1%的,這個增速是用不變價計算的,能夠相對客觀、相對準確地反映一個經濟體的增長。
至於中美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比較,各國在做GDP總量核算時,用的都是本幣現價計算的名義GDP,物價因素會在名義GDP規模核算中產生重要影響。去年美國高通脹,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分別增長8%、16.5%,而中國去年物價非常平穩,CPI、PPI分別上漲2%、4.1%。
趙辰昕表示,去年美國高通脹,CPI、PPI同比分別增長8%、16.5%,而中國去年物價非常平穩,CPI、PPI分別上漲2%、4.1%。美國的高通脹大幅拉高了名義GDP規模,當然生活在高通脹水平之下,老百姓到底有沒有獲得感,相信本國的居民最有體會。GDP總量比較,還要將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GDP規模折算成美元計價,匯率在其中也會產生重要影響。為遏制國內高通脹,美聯儲2022年全年加息7次共4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達到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元利率升高造成其他貨幣兌美元被動貶值,人民幣匯率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在做GDP總量規模折算的時候又產生一定幅度的縮減。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對於GDP的衡量,其實是有多種的,有名義GDP,有實際GDP等。美國名義上的GDP,在2022年確實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但是這個增長是由高物價水平的膨脹帶來的。即使是在商品數量沒有出現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也可能因為物價水平的上漲,而導致名義GDP的膨脹,拉高了美國GDP的規模。如果論實際GDP,就是要把名義GDP扣除通貨膨脹率,這樣美國GDP的增長,就沒有這麼大的規模了。
劉春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沒必要非得在這一年,或者說是某一段時間內過於計較得失,更重要的是看一個長期的增長。在過去4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的GDP的增速,一直是傲視全球的,足以說明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成就。在2022年,中國經濟確實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現在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是屬實不易了。
對於今年中國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劉春生覺得,5%的增速實際上是比較審慎,同時也是比較實際,符合市場預期。一些國際組織,比如IMF或者世界銀行對中國經濟的預期也都是4%到6%左右,所以5%實際上也是符合市場預期的。從今年一季度的恢復性增長的情況來看,他對實現5%的經濟增速還是非常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