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225號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如何平衡防疫鬆綁帶來的衝擊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2022-11-26
【特稿】自11月11日公佈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發布以來,各地疫情此起彼伏大有蔓延之勢,澳門特區周邊的珠海、中山、廣州等地也相應有新冠疫情爆發增長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地針對當地的疫情而作出各自認為合適的疫情防控措施,這就令出行的人帶來很大的不便。因為各地防控措施不一,使得各自在自己的“地盤”展現的疫情要求也有所不同,譬如本澳要求抵澳前的外僱、旅客、居住人士需要24小時核酸,需要出發口岸前要做抗原自測,要求抵達澳門後隔日要做核酸檢測;又譬如隔壁珠海25日起要求“落地檢”未有陰性結果前不得進入珠澳口岸通關場所;又譬如中山25日起臨時執行疫情防控措施3天,要求全市居民非必要不外出,跨省市出行人士要3天2檢,抵達中山不滿5天,非必要不進入工作單位以外的公共場所。
諸如此類的防疫措施每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都各有不同,每一條措施的公佈都相應地限制了每個地方人民出行的便利,跟二十條公佈之前看似是要鼓勵開放,便通商、便出行之初心大相徑庭。看看近半個月以來各地的疫情確診數字,相對比於之前是有很大的一個波動,但總的來說隨著二十條放鬆了出行要求,新冠疫情便在全國各地開始蔓延開來,這是不爭的事實。至於造成這一原因,筆者認為二十條措施鬆綁得太過突然,地方政府完全還沒有做好準備、還沒有消化如何應對,滾滾的車流、人流帶著“病原體”就四處散開,打亂了地方原有的防疫部署,這是造成當下各地疫情此起彼伏的原因所在。
如何應對鬆綁防疫措施之後所帶來的不適應,還是要地方政府慢慢開始“磨合”適應期所帶來的衝擊,所以也就很容易看到以上各地各有不同的防疫措施相應出台,給人感覺林林總總的防疫要求,似乎比之前的防疫要求還要嚴格、還要多,甚至出現各自為戰、忘卻聯防聯控便利出行的局面。但也不得不說,若不如此行為,各地防疫措施做得不夠貼切,不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新冠疫情蔓延的速度會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其後果更是不堪設想。筆者認為嚴格落實“落地檢”和“場所碼”是保持城市健康運作的關鍵,可以當作是疫情的觸發機制來看待,一定要堅持實施,這兩個步驟對於城市的健康運作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減少因疫情給群眾帶來的不便”是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發布以後所提倡的防疫方向,但疫情的發展趨勢似乎與我們良好的願望相悖而馳,國務院聯防聯控小組日前在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提出,既要持續整治層層加碼,防止“一封了之”“一刀切”,又要反對不負責任的態度,防止“一放了之”。但我們所見到的是疫情較為緊張的城市開始呼籲市民非必要不外出,甚至廣州、濟南、北京等地倡議市民讓周末“靜”下來。如此種種,不難看出疫情防控變化的多樣性、複雜性,這並不是地方政策與中央防疫方針有衝突,相反的是各地政府結合各地的疫情形勢,實事求是研判的防疫新措施,這就要求市民自覺遵守防疫措施、配合防疫政策,要想做到這一點,更需要當地政府做好宣傳工作、做好被管控地的物資保障,以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
面對鬆綁防疫措施以後的“適應期”,短期內一定會有更多的確診個案被查出,這就要求各地政府必須做好收治措施,綜合評估現有的醫療場所及設施是否足夠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這一點可以參考廣州的“戰”疫部署,為應對疫情的蔓延,該市已經建成交付使用的方艙醫院就有16個,床位達到3.9萬張,據說還有20個項目在建,全廣州市共規劃建設方艙醫院和隔離板房床位逾24萬張。所以,如何平衡在疫情措施鬆綁所帶來的衝擊,及維持市場繼續健康有序運作,確實是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