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滔促交代歷年人均教育及醫療投放

2022-11-24

林宇滔

【特訊】新冠疫情至今三年,經濟、就業及社會民生均受到極大影響,特區政府亦因稅收大減而緊縮開支。例如非高等教育免費教育包班津貼已連續三年無調升,政府更逐步將每班人數由25人向35人靠攏,升幅達四成,意味每名學生分配到的教育資源正在大幅減少。另外,明年醫療開支預算為123億元,較今年140億元大跌12%,若再考慮近十年本澳老年人口急升逾倍而產生更多醫療需求,意味明年人均醫療資源將有明顯下降。

11月16日的特首答問大會上,立法議員林宇滔就上述議題向特首提問,行政長官賀一誠回應指政府沒有縮減教育、醫療的開支,並承諾任內不會減少。其後解釋醫療開支預算減少,是因為山頂醫院專科大樓建成後,不可能計入PIDDA,扣除後醫療開支必然減低;教育開支也沒有縮減,政府資助入網學校費用以每班計算,而非按「人頭」。

然而《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第二十三條明確要求當局應鼓勵和支援學校推行小班教學,《免費教育津貼制度》行政法規第六條則規定了免費教育每班學生人數為25至35人,再加上政府多年來透過「優化班師比津貼」,鼓勵學校增聘足夠老師提升教育質素,推動學校每班收生接近下限25人,可獲得最多學生人均資助金額。

但林宇滔指出,自2006年澳門推出《免費教育津貼制度》後,無論是2008年金融海嘯,還是2015年本澳賭收大跌三分之一等經濟衝擊,政府仍堅持連續十四年調升免費教育的包班津貼,為此,過去十多年來本澳非高教無論是每班人數和師生比均持續改善,但踏入第五屆政府,每年調升包班津貼的「記錄」卻在2021年被今屆政府「斬纜」,已連續三年沒有提升。自2020/2021學年開始,本澳非高教每班人數和師生比,一改十多年持續改善的趨勢,已連續兩年錄得上升,反映學生人均教育資源有實質下降。

翻查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網站的「非高等教育統計數據概覽」,當局並未持續公佈2019年至今每年「教育財政指標」的「非高等教育每名學生的公共教育開支」。故此,林宇滔於上週五(18日)根據《立法會議事規則》向特區政府索取資料,要求當局交代相關資料,並要求按照《學校運作指南》正規教育學校設施的「每名學生的建設面積指標」提供近十年各間非高等教育學校的總學生人數、每名學生的建設面積、師生比和班師比數據。

同時亦向衛生局要求交代最近十年的「財政年度一般綜合預算」按功能分類衛生開支、扣除投資計劃「PIDDA」金額的衛生開支、每年人均醫療開支,以及每年65歲或以上長者的人均醫療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