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172號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陳溥森:松山隧道應做好引導指示完善配套
2022-09-26
【特訊】經過近三年的努力,貫穿松山南北兩端,連接新口岸與高士德大馬路一帶的松山行人隧道主體工程已經竣工,即將投入啟用。整個工程美觀實用,接駁流暢,這是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的一項重要工程,值得慶賀!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表示,相信投入使用後,不僅能大幅縮短繞行松山的距離,而且因為附設有垂直升降機,必定能為大眾提供安全、便捷、無障礙的步行道路,甚至還可優化水塘馬路一帶的環境。
指引文字色澤偏暗張貼過高
陳溥森續稱,問題在於,松山隧道分兩組橫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組連接至馬六甲街;另一組連接至回力與皇家金堡酒店之間的行人路。盡管殊途同歸,但畢竟走向不同,終點各異,且有電動上落和人力上落的兩種選擇,所以隧道的導行指引及有關提示要醒目清晰。唯從現實情況來,現時的方向指引不僅為灰色底黑色字,色澤偏暗,且入口個別地方懸掛或張貼的位置稍高,在天氣陰暗或照明不足的時候,恐有長者不易留意。
宜提前設置長隧道提醒標識
例如從高士德大馬路方向進入隧道,要走上松山健康徑,高低落差有33米,步級不少,倘不乘搭垂直升降機,而靠個人體力拾級而上則非常費力,年長者或體弱者不易攀登,應設有明顯的提醒,不然,步行登高中途不好處理。此外,因行人隧道畢竟有300多米長度,日後應要認真做好照明、通風和升降系統的維修保養,以維護正常的步行環境,確保使用者安全。隧道內的網絡信號要全天候保持暢通,以便隧道使用者萬一發生治安或身體意外時,能夠及時往外聯系求助。
做好周邊設施配套提高使用率
陳溥森表示,隧道的建設是以滿足步行需求為依據,以形成步行網絡為原則,並要配合城市總體規劃而建造的。當初籌建松山隧道預計可直接惠及含黑沙環和望廈等部分區域人口約近10萬人,要提高使用率,還應做好周邊設施的配套,如巴士站和隧道出入口四周的交通等,例如士多烏拜斯大馬路通往隧道口的行人道就比較狹窄,這些地段應切實做好人車分流工作,避免人車爭道,堵塞交通。只有大家覺得在松山隧道行走是安全便捷的,才具有吸引力,能提高大眾的使用意欲。松山隧道使用初期恐怕不會十全十美,相信市民是會理解的,關鍵在於當局要從善如流,做好後續工序,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整改,松山行人隧道一定能夠建成便利快捷的步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