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再呼籲提高警惕預防猴痘

2022-09-07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即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疾病。病例通常發生在熱帶雨林附近,那裡有攜帶病毒的動物。

猴痘最早是在猴子身上發現的,可由動物傳給人,人類感染猴痘病毒的歷史,始於1970年代剛果民主共和國1名9歲男孩是首個確診者,此後,有10個非洲國家陸續報告人類猴痘病例。 (廣東省疾控中心圖)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猴痘病毒在世界範圍內的持續傳播可能會導致孕婦、免疫功能低下者和兒童更容易感染上該病毒。

【特訊】自今年5月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接獲在一些非猴痘流行國家(包括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出現猴痘病例的報告。由於猴痘病例數持續快速增加且受影響國家日益增多,世界衛生組織已宣佈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局再次呼籲居民提高警惕預防猴痘。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該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科,主要傳染源為感染猴痘病毒的齧齒類動物,而靈長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後也可成為傳染源。猴痘通過與受感染的人或動物或被病毒污染的材料密切接觸而傳播給人類,例如與病灶、體液、呼吸道飛沫和床上用品等受污染材料的密切接觸,而近期在世界各地的猴痘病例,多數和男男同性性行為有關。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但也可以為5至21天。猴痘的臨床症狀表現可輕可重,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寒顫和疲累,多數病人會出現類似水痘的皮疹,多數病例可在14至21天自行痊癒。在非洲國家病死率為在3至6%左右,兒童、青少年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病死率則較高,而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士對猴痘具有免疫力。

衛生局為防範猴痘疫情已於6月舉辦「猴痘預防、診斷及治療」前線醫護人員講解會,提高醫護人員對猴痘的認識,並已將猴痘列為法定傳染病,納入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附件第二類疾病清單中;同時,正積極聯絡疫苗生產商,跟進猴痘疫苗採購的工作。

衛生局提醒居民避免接觸來自非洲的猴類、鼠類等動物;注意安全性行為,避免進行隨意性行為、多性伴侶等高風險性行為。任何出現猴痘病徵的人士都應及時就醫,並應避免性行為或與他人密切接觸的活動,直到猴痘被排除或感染已消除。此外,衛生局亦要求本澳的醫生及醫療機構,診治病人尤其是對來自多發地區的病人時保持警覺、及時隔離和通報疑似病例。

香港現首宗猴痘確診病例

【中新社香港9月6日電】(記者 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6日在疫情簡報會上公佈,香港出現首宗猴痘確診病例,為輸入病例,涉及一名從菲律賓抵港的30歲男子。

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補充有關病例的詳情,她表示,該男子5日從菲律賓抵港,其後被閉環送往檢疫酒店,當日下午因喉嚨痛、吞咽困難而被送往瑪麗醫院急症室,經化驗後確診猴痘。

中心隨後進行流行病學追蹤,張竹君表示,該男子8月先後在美國和加拿大居住,9月2日至5日則身處菲律賓,且在這段時間出現皮疹、淋巴腫脹等症狀。不過他在來港的班機上穿著長袖衣褲,並未與他人有身體接觸。因此,該病例並未流入社區,亦沒有密切接觸者。

張竹君表示,由於這是香港首宗猴痘確診病例,因此特區政府為審慎起見,還是會提醒與該男子同一班機的乘客和機組人員、檢疫酒店職員等留意身體狀況,不過她也強調,這些人士並非密切接觸者,感染的可能性相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