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116號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全球通脹『高燒』不退 會『傳染』中國嗎?
2022-07-21
【中新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王恩博)今年以來國際能源、糧食價格大幅上漲,通脹『高燒』不退困擾全球經濟,尤其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通脹率飈升。進入下半年,這一現象會否『傳染』中國?
6月份,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9.1%,創近41年峰值;歐元區CPI同比增長8.6%,續創歷史新高。與此形成鮮明對比,6月份中國CPI同比上漲2.5%,上半年平均上漲1.7%,漲幅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
分析認為,政策張弛有度是中國物價穩定的重要原因。今年來中國持續加強糧食、煤炭等重要商品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以國內保供穩價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以糧食等重要民生商品為例,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中國全力穩定糧食生產,加強調控穩定生豬產能,強化蔬菜產銷銜接。烏克蘭危機以來,中國食品價格平均上漲1.4%左右,遠低於美歐國家7.5%至9.5%的漲幅。
在能源方面,中國亦持續加大煤炭增產增供力度,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通過穩煤價來穩電價、穩定用能成本,居民用電、用氣價格始終保持基本穩定。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居民用電、用氣價格大幅上漲的現象並未在中國上演。
加大力度保供穩價的同時,中國在宏觀調控上則選擇更加科學穩健的政策取向,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有效遏制通脹預期發散。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erome Haegeli)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出臺了一系列非常強勁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導致經濟過熱。中國在刺激政策力度上相對收斂,為未來必要時留有調整餘地,加之中國經濟恢復態勢已經明確,通脹風險整體可控。
上半年中國物價總體平穩,但受國際通脹高企、烏克蘭危機、疫情反復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半年物價運行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
不僅國際能源、糧食價格高位震蕩,輸入性通脹壓力仍存,隨著新一輪豬週期開啟,豬肉價格重新上漲也將給CPI帶來一定推動力。
對於下半年物價走勢,萬勁松強調,中國商品和服務市場供給能力總體充裕,煤炭優質產能持續釋放,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今年夏收小麥產量高、品質好,生豬產能總體合理充裕,近期能繁母豬存欄還在進一步增加,牛羊禽蛋和蔬菜水果生產正常、供給充足,保供穩價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岩亦指出,中國在保證重點民生商品供應和價格穩定方面已積累了一整套機制,在產供儲銷全鏈條應對突發事件衝擊的預案和應急處置方面已比較完善。這是上半年中國能穩住物價和下半年能繼續穩住物價的底氣和信心所在。
郭麗岩同時提及,中國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應對衝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重點區域的產業鏈供應鏈復工達產進度穩步推進。疫情暴發以來,尤其是去年、今年,國內供求匹配總體關係相對穩定,並沒有出現類似國際市場供求錯配的情況,這是穩物價的前提。
在安仁禮看來,中國工業供應鏈完整度遠超全球其他新興經濟體,這將幫助中國更少地暴露於全球系統性供應鏈風險之中。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認為,今年全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處於『3%左右』的預期目標之內,顯著低於美國和歐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