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沒明顯證據證病毒天井傳播

2022-07-19

威龍大廈第二座及第一座先後被封

【本報訊】有意見提醒,本澳不少存在共同天井的大廈先後出現核檢陽性個案,甚至需要列為「紅碼區」,例如:威龍大廈第二座被封後,第一座亦被封控;美的路主教街啟祥大廈、美城大廈、豐年大廈、國祥大廈(位處前三座大廈後方)先後被封;遲遲未解封的新美安大廈中間也是一個大天井,難免令人擔心可能存在氣流傳播病毒的問題。

事實上,有香港學者之前提醒,氣溶膠微粒可長時間停留天井,建議廚廁開抽氣扇勿開窗,步出走廊佩戴口罩。

就此,本報在上星期去函衛生局提出「急需回應」的查詢:

一)衛生當局有否研究一些大廈是否存在「天井傳播」的問題?現階段可否排除這個可能?能否排除「天井傳播」就是令到本澳持續出現個案的可能?

二)若果未能排除,衛生當局會否建議市民在疫情下,尤其是存在共用天井的大廈,關閉導致「扯風」的窗戶,切斷病毒透過氣流傳播的可能?除此之外,還有甚麼建議?

縱使,本報表明,以上事關病毒傳播問題,煩請盡快以書面回覆;然而,該局在昨早本報再次去函查詢後,才在昨日傍晚回應,內容如下:

新冠病毒傳播,主要通過人和人之間近距離相處時飛沫傳播,或同一密閉或半密閉空間長時間相處時氣溶膠微粒傳播(例如:說話咳嗽時產生微小液滴,以及風扇揚起地上污染微粒,可在空氣中長時間停留,若在較高濃度和較長時間暴露,可被感染。),也可以通過環境或物件表面間接接觸傳播。

自本澳六月十八日出現疫情以來,絕大部分病例發生在密切接觸者之間,例如同住,同一空間飲食,不戴口罩在同一空間活動等。本輪疫情以來,確有一些個案被發現存在於同一大廈聚集的現象。部分大廈有同一樓層、同一座向出現較多病例的現象,但沒有明顯的證據反映這些病例通過天井、渠管傳播,因為考慮到同一樓層、同一座向的居民有較多近距離相處的機會。

作為防範性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建議市民採取下列措施,減少新冠病毒在大廈不同單位之間傳播:

一)離開單位時一定要戴口罩,即使是棄置垃圾等短時間的行為,尤其當大廈內已有病例時。

二)避免接觸大廈內共用地方的表面,如電梯按掣、門把、扶手等,接觸後能立即清潔雙手,未清潔雙手前不要觸摸眼、鼻、口。

三)電梯內人多時不要進入,和他人共乘電梯一定要戴好KN95或以上標準的口罩。

四)每天向地面排水口倒水,以免排水口U型管乾涸。

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注意單位內新鮮空氣由面向空曠方向的門窗補充,避免由天井或面向其他單位的大門補充。例如,應關閉面向天井或大廈內其他單位的門窗,開啟面向天井的機械排氣裝置,同時打開面向空曠方向的門窗。

六)若單位使用大廈共用排氣管的抽氣裝置,但沒有反倒流的裝置,應保持抽氣裝置常開,避免其他單位的空氣倒流入單位內。

七)廚房和廁所等小空間的抽氣扇打開時,如門上沒有百頁窗口,應半開不面向狹小天井的門窗,使空氣可以對流,避免對排水口造成負壓。